莫让“酒文化”误了干部好作风

莫让“酒文化”误了干部好作风

核心提示:谈起《红楼梦》,不得不谈王熙凤的精明,然而,结局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落得个惨淡结局。反观所谓官场中的“酒文化”,不仅麻痹了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神经,耽误了领导干部的前程,更是害了一些干部的性命。

谈起《红楼梦》,不得不谈王熙凤的精明,然而,结局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落得个惨淡结局。不由得让人想起,在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要求下,在中纪委一条一条禁令的严肃氛围中,当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浸淫于“酒文化”之中,既害得他人丢了性命,也害得自己丢了“乌纱”。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期,三明市副市长、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等人接受企业主宴请,一名参与聚餐的领导干部酒后突发性猝死,陈瑞喜被免去三明市副市长职务,相关人员受到处分。与此前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被处分,职务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相比,实为“异曲同工”。

曾经的官场应酬中,无酒不成席,无好酒不成席的“酒文化”成为一些干部的默认共识。不喝酒,就难以融入“小圈子”,受到排斥,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不喝酒,就建立不了感情,也难以办得了事情、办得好事情,成为他人眼中的“低能儿”。酒喝了、喝好了、喝得高兴了,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原则可以放弃,标准可以减低,甚至底线都可以突破,这样的“酒文化”不再是我们眼中的“酒文化”。

曾几何时,在历史沉淀的“酒文化”中,陶渊明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讲的是一种淡泊;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诉说的是孤独;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透露的是难舍;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抒发的是豪放。在这杯杯“美酒”中,可以回味历久弥新的韵味,细酌酒中文化的醇香。

反观所谓官场中的“酒文化”,不仅麻痹了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神经,耽误了领导干部的前程,更是害了一些干部的性命。细品起来,这根本就算不得上文化,在害己的同时,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干部作风,破坏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其实质,是一种病态的官场文化。

当前,中央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令五申狠刹吃喝风、玩乐风、奢靡风,对其中的“酒文化”现象抵制态度尤为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其实,绝大部分干部对于酒不想喝、也不愿喝,持否定的态度,中央的严格要求更为他们鼓了劲、撑了腰。在这种形势下,要态度不含糊、信念不动摇、行动不懈怠,从根本上铲除这种不良的“酒文化”,以新风正气涤荡净污浊“酒气”,千万莫再让“酒文化”误了干部作风。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