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6)

我们今天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6)

三、吸取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如今,当历史终结论的乐观主义烟消云散之后,当主流的意识形态叙述面临重重危机的时候,返回传统,不是为复古而复古,而是面对传统资源,扬长避短、祛芜取菁。

1.从革命辩证法到保守辩证法

在今天重新讨论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方法。

百年来的激进反传统历程,酝酿出了可以称之为“革命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并通过大量的历史著作、文艺作品、舆论宣传的影响,事实上成为了主流的行动逻辑:因为救亡的急迫,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为彻底向西方学习开辟了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自由主义和马列主义结盟,攻击传统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本人就是五四激进反传统的传人,他的《矛盾论》,重视的是矛盾的转化,目的是为革命胜利鼓足信心和指引方向。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辩证法的论述,可以概括为“革命辩证法”。革命的辩证法意味着,当执政集团不承担义务,不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就丧失了合法性,革命就是必需的。

毛泽东的“革命辩证法”思想就产生于百年激进反传统历程中

不过毛泽东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复杂性。在国共合作抗战时期,毛泽东抬高了民族主义叙述,讲中庸之道,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949年以后,在写作《论十大关系》时,他接续着这种思想,虽然也是在谈矛盾,谈辩证法,但这篇文章已经充满了儒家的智慧。过去,他提倡斗争的绝对性,转化的绝对性,基本上是革命的辩证法;在写作《论十大关系》时期,他讲的则是对立面的统一。他不再简单讲一分为二,不强调转化,不强调一方压倒另一方。比如,他指出,要发展重工业,就要优先考虑农业、轻工业。他强调人民内部、央地之间、城乡地域之间都有矛盾,但应避免矛盾向对抗性发展,应该是“合作共赢”。这种辩证法与儒家的中道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重视对立面的统一,知道有对立,但重在统一。以一方对另一方的让步来建立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从而建立统一。

儒家传统强调,要维持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央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其实质是追求一种差异平等,主导思想是中庸之道。中道是处理矛盾的总原则、总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儒家的保守主义辩证法。这或许是中国的最高智慧:矛盾早就被发现了,古希腊人和古印度人也谈矛盾——但如何处理矛盾差异却很大。《论语》中并没有过多涉及这一问题,但《论语》中处理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是中道——比如学和习,夏和夷,文质彬彬等。

2.权利与责任的平衡理论

如果从保守辩证法的逻辑出发,来处理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化问题,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基本的伦理观念调整。有必要建立权利与责任平衡的伦理观,缓和权利伦理过度张扬带来的问题。

以权利为本位的伦理叙事来自西方。围绕着权利平等这一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叙述将革命视为人民的天赋权利,革命是天然正当的,这一思想的基础就是革命的辩证法;自由主义则假定个体权利基本相同,个体之间可以相互联合,结成利益集团,再通过普选来实现少数服从多数、协调利益集团的争斗。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