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春节里的核心价值观 人团圆 家圆满

经济日报:春节里的核心价值观 人团圆 家圆满

摘要: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对人们心灵的一次洗礼,一次次使人体会到家庭团圆带给人的温暖,带给社会的和睦,带给世界的和平。春节给了我们一个文化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从容地去团圆,去感恩,去表达那份孝心和良心。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对人们心灵的一次洗礼,一次次使人体会到家庭团圆带给人的温暖,带给社会的和睦,带给世界的和平。

古往今来,回家过年就像一块永恒的磁铁,亘古不变地牵动着中国人的心。每逢春节,回家就会汇成一股滚滚的春潮,无论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人们团圆的脚步。“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春节有着太多的文化内涵,如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生日,勾勒出中国人的团圆梦。

人团圆

春节像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唤,也是一次游子对家的眷恋

过年是春节的俗称,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以及时间的意识,是农耕文明孕育出的文化之果。春节流淌着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文明基因;蕴含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着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递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春节像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唤,也是一次游子对家的眷恋,从而衍生出一种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中国式的人文关怀,这一价值取向在春节的所有民俗事项中得以尽情释放。凡是有利于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的寓意此刻都会给予追慕,对生命及家庭可能造成伤害的寓意则给予避讳。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要祭祀缅怀祖先之德,表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也祈盼祖先保佑人生幸福、国家安康。人们认为只有生命长久、人生安宁,才能在希望的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幸福。

团圆不仅是一种家庭团聚的形式出现,更具有实质的情感内涵,春节是亲情和真情的流露。随着春节喜庆团圆的气氛伸展,人与人之间互相拜年祝福、请安、问候,贺年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正是这种真情的升温,使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节日里得到美妙的升华,人与人的情感愈发融洽,人与人的友谊愈发加深。春节集中展示出中国人的真善美。孝心、爱心在绽放,人情、春意在生发。美好的人情、美好的春色、美好的习俗、美好的性情都在尽情舒展。

最温暖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大年三十,除夕在中国人的心中这一天必须要与家人一起度过。只要是流着华人血脉的中国人,一定都会领悟到那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诗句的魅力。回家,要在家里吃那顿团圆的年夜饭。这一顿饭并不在于豪华和奢侈聚餐。与其说是一次物质生活的享受,莫如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盛宴。这顿饭凝聚了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咀嚼和回味上千年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对美好理想和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宇宙自然和苍天厚土的虔诚感恩敬畏,对和谐社会和家庭团圆的永恒企盼。至今,团圆美满的年夜饭仍是大多数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年标志。按照老礼,这是一道人神共进的晚餐,这一餐逝去的亲人都会被“请回”,实现一场家族式的大团圆。全家福式的年夜饭往往会有说有笑。北方的年夜饭必吃饺子,而很多南方地区则必吃汤圆,大部分南方地区有两样菜不可少,一是有条头尾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要有丸子象征团团圆圆。年夜饭的口味是东南西北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共同的就是大家都在图个好兆头。吃过年夜饭后,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从古至今压岁钱均不在于钱的多少,多也无益,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守岁和燃放鞭炮是除夕的重头戏,王安石有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对大年习俗的最好描述。正月初一标志着新年的到来,古时以鸡鸣为候,到了近代人们已把新旧交接的界标定在午夜零点。此刻平日深沉的神州大地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也融入狂欢的世界,美好的中国年会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中达到高潮。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