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决小升初“补习热”,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3)

【案例】解决小升初“补习热”,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3)

再者,“小升初”新政只是教育政策“面”上的一个“点”。如果没有评价机制的联动改革,中小学生的负担很难减轻。正因“应试”的根深蒂固,中小学生才过早地陷入“题海”。

因此,在严格遏制权力择校,落实“小升初”新政之外,还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校的办学质量、条件差异,这关键在于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能再延续传统的“锦上添花”式拨款模式。

与此同时,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要做到这些,核心在推进教育放权。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要求建立教育民主管理制度,不再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而要变为代表公众意见的民意机构负责教育预算,监督政府按预算拨款;还要改变应试模式,避免将考试、招生、教学的所有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真正放权于学校和社会。

也只有教育放权,才能改变择校风、应试化积弊等,才能将学生从没完没了的特长、补课班中解放出来。

遏制权力干涉阳光“小升初”才不会悬空

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这一规定并没有落实。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下,“权力择校”恐难以避免,因为教育部门可以干涉学校招生,而学校也难拒绝上级部门布置来的“条子生”。虽然教育部的《意见》要求招生公开透明,但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权力对办学的干涉,阳光“小升初”就可能悬在空中,这是《意见》能否得到执行的最大变数。

我国各校、各学区存在事实上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异,实行“单校划片入学”或者“多校划片入学”,并没有改变学校办学质量、条件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严格落实“小升初”新政,也可能出现两类择校。一类是政府允许的特长择校,根据《意见》,到2016年特长择校将控制在5%,如果校际的办学质量差异不有效缩小,这只会加剧择校焦虑。那种认为限制特长比例就会让大家不再关注特长培训的观念,完全忽视家长对子女读好学校的渴望。二类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买学区房择学区。学区房的价格高于周边其他非学区房的两到三倍,而家庭投资学区房还被认为是一举多赢的买卖:一方面让孩子可进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在孩子读完小学之后,学区房的价格还会飙升,再卖给新的学区房需求者。

就算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得以实现,如果中高考制度不改,学生的小学、初中负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为此,要针对造成学生负担沉重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在严格遏制权力择校落实“小升初”新政之外,还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校的办学质量、条件差异,这关键在于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能再延续传统的“锦上添花”式拨款模式;与此同时,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要做到这些,核心都在推进教育放权。遏制权力择校、落实就近免试入学规定自不待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要求建立教育民主管理制度,切断择校利益链,不再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而是变为代表公众意见的民意机构负责教育预算,监督政府按预算拨款;进行中高考制度改革,要求政府部门只负责宏观管理,不能再将考试、招生、教学的所有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而应该实行中学自主教育、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