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涵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

两种不同涵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

6.努力提高基本理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理论贡献。不过,这还只是初步的概括。从“科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至少需要从下述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提高理论概括的科学化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的范畴和理论概括,许多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期提出来的,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有的则是以政治家的语言表述的。有些范畴和概括没有表达出确切的概念和涵义,可以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因而引起了理论界不必要的争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提法,固然可以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有区别,但未能表明这种区别的性质和程度,不能表明这种“主义”和“社会形态”的性质。也就是说,它可以表明“不同于什么”,但没有说明“本身是什么”。如果它指的就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那就必须同时说明,在中国的条件下,为什么同样能够脱胎出这样的社会主义;如果不是,就应当说明差别是什么。再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概念,都冠以“社会主义”的定语。人们至少会有三点疑问:其一,这里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什么社会主义?其二,这个定语要表达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条件”,还是“社会主义性质”?其三,统统加上“社会主义”这个定语是否科学?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社会主义的吗?市场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的吗?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都统统是社会主义的吗?

第二,提高理论体系结构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化水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反映的是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时间段的理论贡献,反映了同一理论体系创立、完善和充实的过程;随着领导集体的继续更替,整个理论体系还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很显然,这些阶段性的理论发展和创新,还不能说是整个理论体系合乎规律和内在逻辑的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个体系,至少应当说明以下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联系和区别);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和必然性;不同发展道路的比较分析,特别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关系;中国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转向新型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的发展路径和主要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和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经济特征以及经济运动、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级阶段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等。我国的理论家应当勇敢地承担起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