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2014年就业难不难(2)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2014年就业难不难(2)

——对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

核心提示:—对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  新年伊始,各地举办多场大型招聘会,帮求职者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我们前面讲过,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种“转型中的烦恼”,是阶段性的问题,不能因为存在阶段性结构不匹配就忽视教育的重要性。

稳就业需要稳增长

——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提高到150万人左右,现阶段为了保就业仍需中高速的增长,但已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速度

记者:就业状况首先取决于经济增长。去年我国GDP增长7.7%,较前些年9%以上的增速下降了不少。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大背景下,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很多人关心,要保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至少要保证怎样的经济增速?

信长星:从就业的角度看,需要继续保持一种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就业是一种派生需求,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增长。这些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在增加的。过去GDP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就业100万人左右,后来逐步提高到130万人,近几年又进一步提高到150万人。所以,现阶段为了保就业,已经不再需要“保8”或者追求更高的速度,情况变了。但是,为了保就业,仍然需要保持一种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实际上,中央在确定“十二五”以及年度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时,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就业的需要,稳增长就是为了保就业,这是就业优先战略最好的诠释。

记者: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意味着要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体现就业优先战略,也需要在实践中寻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共振点”。您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新增长点主要在哪些领域?

信长星: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但在同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下,不同的经济结构会有不同的就业弹性系数,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也大不相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和就业问题,在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方面应大力拓宽第三产业这一就业主渠道。我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在2011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但2012年也只有36.1%,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手头这本《2013年中国统计摘要》列出了31个国家的就业结构,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在60%以下的只有10个,其中在40%以下的只有3个国家,可见差距之大。差距就是潜力。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主要潜力就在第三产业。我们应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金融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然,第三产业发展是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基础上的,在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同时,要通过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稳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注重发展现代农业、精细农业,挖掘第一产业就业潜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如果说,从产业结构讲,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那么,从企业类型看,就业的主渠道则是中小企业。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90%,我国为75%。显然,潜力很大,应加大扶持力度。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