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将加重“脑体倒挂”?(4)

“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将加重“脑体倒挂”?(4)

核心提示:“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相映衬,提醒我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目标的革新,是和企业转型升级同样迫切而关键的因素。就业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个人、学校、国家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高诉求

“用工荒”的背后,是新生代农民工要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有尊严的个体感受等诉求。他们不再只满足于做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一些年轻务工者宁可在城市从事薪水更低的服务类行业,也不想进工厂从事制造行业。因此,近年来“用工荒”呈现出显著的“去制造业”特征。国家统计局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毫无疑问,在吸纳社会人员就业方面,服务业有着更抢眼的表现。

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其职业期望自然也更高。相应地,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高于父辈,工作耐受力则低于父辈,对社会欠公平现象的承受力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低薪、不愿工作环境差,不愿当廉价劳动力,这种维权意识的苏醒和增强,确实是一种进步,但和我国目前依然大幅度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产业结构形成冲突和矛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用工荒”。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目标亟需革新

虽然“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两种现象还将在一定时间内共存,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双管齐下,对于缓解“两难”做出各种努力。比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有此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等等。

在一些东部地区,针对春节前后的用工需求,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了企业招聘服务,通过对企业用工需求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掌握企业用工变动情况;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引进人力资源,吸引本地富余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吸引返乡劳动力留在本地就业;同时,重点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对口部门合作,在当地设立劳务合作机构,及时引进外地劳动力前来就业。

“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相映衬,提醒我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目标的革新,是和企业转型升级同样迫切而关键的因素。就业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个人、学校、国家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记者 江易易 马骏)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