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警惕生态殖民主义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社会主义揭示了全球性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必然联系。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靠经济、技术、资本与管理优势最大限度地、直接或间接地掠夺和占有全球资源,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进行生态殖民,造成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家戴维·佩珀指出,资本主义过去的发展在生态方面已欠下了巨额债务,今天仍以占世界25%的人口消费着占世界7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原料,在全世界释放的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中,发达国家占2/3。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家的威廉·莱易斯在自己论著中写道,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力推行生态帝国主义、生态殖民主义,将一些有害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工业项目和生产、生活垃圾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当作原料库和垃圾场。哈维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无限价值扩张为目的的,它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或生态的后果”[8](P180)。戴卫·佩珀谴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是生态犯罪,认为“环境的质量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丰裕与贫乏是紧密相关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环境,使之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4](P96)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清醒地权衡外资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利弊,防止他们将本国的一些落后的高消耗和高污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转基因产品甚至生产生活垃圾转移到我国;防止外资对我国的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理性开展招商引资,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免国家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六、结语
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代表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全面解放的更为高级和理想的人类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全新的执政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全体中国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努力借鉴和吸收包括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9],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及早踏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石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3]陈学明.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倾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戴卫·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颖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孟鑫,胡军.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1).
[6]吴海金,张慧.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多维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7,(2).
[7]王学东等.九十年代西欧民主主义的改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8]哈维.后现代化的条件[M].剑桥:波力第出版社,1990.
[9]陆爱勇.论《老子》“自然”的生态伦理内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