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部的数据来看,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到高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60%。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学历层次高、视野开阔,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身也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少数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在这种现实面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意见》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西方思潮的冲击。在全球经济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观念激烈撞击,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并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少数高校青年教师由于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导致盲从心理,理想信念淡漠,对职业产生倦怠。
社会环境的干扰。当前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由于社会监管体制中的漏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现象屡禁不绝,客观上给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选择带来负面影响。此外,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道德的滑坡,使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在潜意识中给青年教师造成了思想干扰,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多维态势。
工作生活的压力。高校青年教师主要由70后、80后构成,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中成长、求学并加入高等院校师资队伍行列。青年教师担任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但是他们多数又处于高校工资结构体系的底层,还面临着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等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挤压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从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