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民:改进工作作风,做好群众工作(2)

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现状

(一)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信息时代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挑战。信息时代,一切的速度都在加快,世界民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越来越强。信息时代,人们对于领导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领导者如果仅仅靠施展手中权力的威力,而不具备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不足以服众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二,我国所处社会形态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挑战。人类社会的演进依次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在西方,这三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呈现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发态势。英国经历了四百多年,美国经历了两百多年,走到了今天的信息社会。

当今中国处于何种社会形态呢?有人说,我的家乡很贫瘠,还是农业社会;有人说,我的家乡正朝着工业化迈进。可是我国还有一些行业(比如金融行业)、一些地区(比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率先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写到,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意指,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综合起来看,现在我国呈现“三种社会形态”并存的状况。每一种社会形态要经历一个时间段,与这个时间段相对应的还有一个空间。由此,三种社会形态并存就是三种社会形态时空交错、重叠、混杂的状态。

每种社会形态都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劣。在三种社会形态并存中,各自形态的优与劣都会被信息时代所收容,并且放大。比如,一个领导干部身上具有农业时代诚实守信的优点,那么,这种诚实守信的品格会被信息时代放大。而农业时代诸如眼界不宽,比较短视,而且狭隘,不懂得共赢,怕与别人分享等弱点,也会被信息时代放大。

第三,社会转型期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挑战。

在社会转型复杂的执政环境下,难免会出现权力的真空。于是,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不同的领导人却做出了迥然不同的事来。一方面,出了很多让人民群众爱戴拥护、可歌可泣的改革开放的闯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贪污数字巨大的大贪污犯。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建理论和制度实践必须增强针对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二)党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且引领着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向我们心中的目标迈进,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的地位在日益提升。看到了成绩,能够鼓足我们的信心和勇气。但是肯定了成绩,绝不是说形势只有大好,没有短板,没有毛病。我们的作风建设与人民的要求,与党肩负的时代重任,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时代的发展趋势,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党执政以来,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存在着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第一,贫富差距拉大,并且在持续拉大。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将进入信息时代之际,著名学者奈斯比特写了一本书影响了全世界,叫《大趋势》。在亚洲成为世界发展的黄金地段之后,奈斯比特又写了一本书,叫做《亚洲大趋势》。江泽民出访,碰到奈斯比特时说,你写了《大趋势》,被世界所认同,也被实践所证明,又写了个《亚洲大趋势》,为什么不写一个《中国大趋势》呢?你承认不承认中国在世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奈斯比特一想,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带着一整套班子来到中国,进行了40天深入的社会调查,搜集了中国基层很多的小报,那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由此,对中国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我们学校把他请来交流,我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当今中国共产党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奈斯比特认为,最亟待解决和最严峻的问题是两极分化逐步拉大的问题。

第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诸如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企业改制中对于员工的安置问题,等等。

第三,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我们现在的改革进入到了攻坚期、转型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公平原则相背离的情况。比如,一家人含辛茹苦地供给一个孩子上了大学,那么,这个家庭以为总算是熬了出来。可是,由于供需失衡,加之改革初期一些制度的不完善,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没到位,再加上一些潜规则的出现,一些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失业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岗位。在社会其他领域、其他方面也存在不少不公平,现在舆论对此反映很强烈,谴责很多。

第四,人身安全问题。诸如,食品、饮水等安全问题,这关系大到人民群众自身安全的基本利益。如果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人民群众连喝清洁的水都得不到保证,吃的奶粉全要大批地到国外购置,人人自危,人们又如何能够安下心来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啊?!三鹿奶粉集团的总经理是一个女性,既是孩子的母亲,又是孩子的奶奶,有很多的荣誉,结果生产的奶粉却导致了那么多婴儿的病痛乃至残疾。还有良心吗?还有道德底线吗?为什么能这样?当我们手中的权力可以为自己所在的既得利益集团捞取实惠的时候,能否抵御住权力的腐蚀呢?

从客观来看:公共权力具有公共属性,具有强制性、扩张性和利己性。因此,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权力的腐蚀是世界政治政权建设的一个癌瘤,它瓦解着公共权力的公信力,瓦解着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往往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也是社会公共权力腐败、社会振荡、民怨沸腾的时期。这个问题在18世纪90年代的英国、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香港地区都遇到过。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制度的建立、法律的完善,显得相对滞后。西方市场经济治理中走了几百年的路程,中国才走了30几年,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有自信。

从主观来看,在转型期,在一些领域和环节出现法规真空,出现对公权力监督的盲区,缺乏监督和制约,这时掌握公权力的人就成为了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我们领导干部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处理好了没有?领导与服务,摆正了没有?利他与利己,做好了没有?如果光想索取,甭说公共权力,就是两性的恋爱、婚姻关系也搞不好。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只有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够心平气静、风清月朗、心情愉悦,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归根到底,对于执政党来说,跟人民群众的关系搞得好不好,展示出一种什么样的作风,体现的是执政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其外在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在体现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是为人民建功立业,在改革的大地上留下问心无愧的印记,还是及时行乐,捞取不义之财。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