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当前最大的政治(2)

“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当前最大的政治(2)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到群众中去”,对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到群众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到群众中去”,党和人民才能真实地血肉相连、有机一体,才能实际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患难与共、生死与共;只有“到群众中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才能实际地真正落到实处,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政治理想才能不断地变成现实;只有“到群众中去”,党才能真正现实地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名副其实地成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主心骨”、“领导核心”和“贴心人”;只有“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才能真实和具体地同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以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统一起来、融合起来,并通过这种联系、统一以及融合不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政治先进性和政治生命力;只有“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政治追求、一切政治目标、一切政治存在,才能通过同人民群众的相融、相知、相依不断地实现、不断地兑现、不断地呈现。我们党做如若不到“到群众中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如若拒绝“到群众中去”,党的性质、党的价值、党的使命、政治肌体,必将抽象无物而成为政治空壳,必将固步自封和自说自话而成为政治僵死,必将逐渐地背离人民和成为人民的对立面而遭人民唾弃和被历史封存。不到群众中去而大喊空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疑是政治做秀;到群众中去而不为民分忧、助民解难、为民办事,自然是失职和渎职。只有满怀对于人民的政治感情和热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政治激情和追求、对于共产党职责使命宗旨的政治道德和精神到群众中去,党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实存在,才能有所事事有所建树,才能有所奉献和贡献,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灵魂和良心。

对执政党而言,是否坚持“到群众中去”,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历史上,我们党曾经作为反对党和革命党,由于条件和环境异常艰难复杂、凶险诡谲,最能解决“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时候“到群众中去”,自然主要是向人民群众寻求同情、帮助和掩护。在执政党以后最初的一段艰苦日子里,由于生活条件普遍极差,工作环境普遍艰苦,国家建设任务普遍繁重,党依旧能够较好地解决“到群众中去”的问题。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我们党“到群众中去”,主要也是向人民群众寻求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党执政地位日益巩固,各级领导干部各方面的环境和条件不断获得极大改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开始史无前例地膨胀起来;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地蔓延起来。因而,“到群众中去”比起以往来越来越难了,党员领导干部在此问题上走过场、挣表现、摆架子,甚至拒绝“到群众中去”越来越成为普遍问题了。当前,“到群众中去”,成为全党普遍面临着的十分严肃和严重的政治考验和现实课题,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十分重要和紧要的政治任务。这使我们党史无前例遭受到“四种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这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和挑战,确实是越来越成为制约我们党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我健全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严重障碍。所谓政治,乃是人类利用特定力量实现特定利益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共产党的政治,乃是团结民众、凝心聚力,以实现发展和进步、和谐与繁荣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党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然是党的政治的实践者、体现者和担当者。是否能够自觉地到群众中去,是否能够积极地到群众中去,是否能够满怀担当充满抱负地到群众中去,乃是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是否实践政治、是否无愧于政治的试金石及“量天尺”。

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到群众中去”,对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此,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需正确理解和全面深刻把握“到群众中去”的全部意义和要求。其次,必需带着这些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实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特别是深入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去,切实地帮助推动工作,帮助改善民生,帮助促进发展,帮助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到群众中去”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要求全面。主要体现在:问需于民,予利于民;取信于民,问计于民;融情于民,共济于民;接气于民,固本于民;等等。“到群众中去”,必需注意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民为本精神,即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人民评价尺度,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三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是“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准则,即中国共产党必需始终具备并不断巩固发展走到时代前列的政治先进性,以不断发展的政治先进性引领和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根本利益的不断实现。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科学和政治内涵丰富深刻的有机体,“一切为了群众”是灵魂和中枢,“一切依靠群众”是工具和手段,“从群众中来”是起点和依据;只有“到群众中去”,才是整个群众路线的重心和关键。我们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实际地到群众中去,才能根本解决“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问题,才能根本实现“一切依靠群众”的手段问题,才能根本体现“从群众中来”的价值问题。“到群众中去”,本质要求是同人民群众身心融入相统一,具体要求是我们的党、党员以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心中总装着人民群众,脑里总想着人民群众,行动上总为着人民群众,利益分配上总向着人民群众。只有长期保持“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螺旋式循环,是“入口”和“出口”长期保持畅通,那么我们党就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生命的源泉活水才永远不会枯竭,党的丰腴的肌体才永远不会萎缩。当前环境和条件下,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本的是要坚持做到党与人民群众鱼水相容、血肉相连,永远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水乳交融,时时处处深入人民群众之中,让人民群众始终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看到各级领导干部亲民、爱民、与民、为民。这就表明,“到群众中去”,是当前条件下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党加强联系群众的重要通道。我们党要克服和战胜“四种考验”、“四种危险”和赢得民众、推动发展、巩固执政,明智之举、有效之策,就是要在全党全面落实“到群众中去”,实实在在“到群众中去”,有的放矢“到群众中去”,无私奉献“到群众中去”,把这项政治讲好、做好、用好。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