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民主法治进程看国家治理现代化(3)

从两会民主法治进程看国家治理现代化(3)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直指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治理暴露管理纰漏,企业唯利是图、藐视法律,部门执法不严、惩处不力。放眼未来,发扬民主,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必将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两会标杆:让制度优势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搞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那一套,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执行力。”正如来自湘西偏远山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平华所言,通过两会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最广泛、最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形势下,社会深刻变革,利益诉求多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更需要充分发扬民主,统筹兼顾,把提高基层治理的效力落实到实践当中去。

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振江说,近年来,一些地方对涉及不同群体利益的决策发动群众参与,实行听证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还有地方在重大项目启动前引入社会和环境风险评估机制。这些新的改革举措,背后体现的是由“管理”到“治理”的国家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法治理念,善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就要求用好两会这一民主政治平台,不断推进法治进步,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积极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立法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证券法等;制定资产评估法、航道法、期货法……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出了一份详细的立法清单,立法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保障”“先行”作用跃然纸上。

“在立法计划基础上,应根据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要立法或修法时,常委会应事先介入,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和地方保护,发挥立法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说。

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放眼未来,发扬民主,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必将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