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2013年,中央纪委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至少出台了14部约束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制度规定,涵盖吃、住、行等各方面,不断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抓作风建设,首先是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其次是规定具体明确,并充分发挥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三是执行严格,使纪律与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谢春涛认为,经过一年的正风肃纪,干部队伍作风已有明显好转。
第二,在干部选拔评价体系建设上,中央高层要求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
根据中央要求,中组部制定印发了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
这一系列规定强调,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对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的干部终身追责;选拔干部不搞“凡提必竞”;使用干部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等。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这有利于引导干部重实干、出实绩”,谢春涛分析,按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要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四唯”问题,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这些问题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应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四,强调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理想信念之于执政党意义,将理想信念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受访专家看来,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此时重申理想信念,具有深刻的内涵与现实针对性。
“好干部”的时代内涵
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并明确提出了20字的好干部标准。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在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好干部的标准是一以贯之的。为党和人民做实事、做好事,能够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实为地方发展实践、有效推动地方发展,能够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约束自身权力的干部,就是好干部”,蔡志强说,但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好干部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这与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辛鸣认为,好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最重要的“德”就是政治品德,也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但绝不是照搬西方道路,干部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