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干部不是简单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就可以了,而要在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上做出改变”,蔡志强说,当前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社会价值观不断变化,干部如何领导和带领群众,把不同群体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早已不够用,依靠传统方式宣传、动员群众,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新时期的干部,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当前发展任务相匹配的能力,与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相契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蔡志强认为,结合中央对新时期干部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当下领导干部还要具备把握规律、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尤其要在宪法与法律框架内运行权力,要具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能力,要有从全局高度、全球视野形成地方发展有效思路的能力。要通过干部职能履行,使群众乐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深化改革的事业,在参与党和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这能否实现,直接取决于领导干部能否坚定党的宗旨、能否把改革目标变为具体实践。”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谢春涛说,中央强调,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干部要不断学习,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看家本领;要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学习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知识和本领。人不可能成为全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学习提高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方法和能力。”
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蔡志强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干部可以支配的公共资源也会增多,如何保证公平公正,避免权力运行过程中谋私,如何能够实现有效监督,用什么方法避免权力运行中可能存在的脱离群众、偏离党的宗旨的问题?如何能够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党在领导新一轮改革时需要思考的。
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根本的是构建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
辛鸣认为,应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拓宽干部选拔的视野,降低干部选拔成本,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今年初,《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已修订下发,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标准条件、程序方法和纪律要求作了全面改进完善。随后,《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印发,着眼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使选人用人的总章程有了严格的配套措施。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不仅如此,还应着力在日常管理、监督约束上下功夫”,谢春涛说,如何让群众监督真正对干部起到约束力和影响力,就需要在干部评价体系中提高发言权,加强和健全群众的监督机制。
目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展开,按照中央要求,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更要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
蔡志强建议,要选好用好干部,还应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制度具有长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制定制度不能草率,执行制度必须严格。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任何畸轻畸重,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制度失灵,改革失范”,他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