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用“中国话语”讲透“中国故事”

北京:如何用“中国话语”讲透“中国故事”

——关于思想理论建设重点的新思考

摘要:目前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体制中有些规则、指标和程序本身,实际上是在要求或引导人们脱离科学讲效益,脱离问题讲套话,脱离内容讲形式,脱离质量讲数量,脱离法治讲人治。

  学者·语萃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个警示非常重要,值得深刻思考。我们的理论建设要解放思想,就不仅要注意体制外的思想动向,回应各种怀疑或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更要注重自身体制建设的改革和完善,以增强理论创新的活力。

●必须从基础理论方面,对那些实践中凸显出来的重大问题加强科学化系统化的阐述。

●目前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体制中有些规则、指标和程序本身,实际上是在要求或引导人们脱离科学讲效益,脱离问题讲套话,脱离内容讲形式,脱离质量讲数量,脱离法治讲人治。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相应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支撑。在近年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争论很多的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使我们的理论目标更清晰。要走好中国自己的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把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少说空话多务实,注意研究真问题,回答真问题,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正能量。

■当今中国有很好的“故事”,却缺少理论上相应的好的“话语”来讲述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基础理论发展是否已经与改革实践的发展达到了良性互动和同步前进的状态?实事求是地说,恐怕还有许多不足。一方面,对改革开放实践中很多成功的经验,未能充分超越政策论证和政治口号层面,及时从哲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提升和表达,以形成具有当代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哲学与经济学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教训,也未能超越就事论事的层面,从其普遍性层面加以透彻的解读和引导,并依据理论的顶层设计使之产生普遍化的规则和规范。由于这些不足,总体上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如奈斯比特所说:当今中国有很好的“故事”,却缺少理论上相应的好的“话语”来讲述它。与此同时,社会上却不乏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随意发挥的“主义”、空洞无物的口号等广为流传。它们不仅严重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使我们的主题、旗帜和主导思想被淡化、模糊,甚至被解构和取消了。因此,我们必须从基础理论方面,对那些实践中凸显出来的重大问题加强科学化系统化的阐述。这里列举几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