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面深化改革走好群众路线必须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群众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实在的改革红利。今日广西,面临着奋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双重考验,更要求我们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盖章跑断腿、办事磨破嘴”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西集中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活动,全区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38项,审批提速25%,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全面深化改革,应继续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发轫发力的,在我国加速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广西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仍然是贫困人口的主要群体,广大农民盼改革、盼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广西强,农业必须强;广西美,农村必须美;广西富,农民必须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改变“重城市发展轻乡村建设”的既有思维和传统路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六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长效机制,全方位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切实补好对“三农”的历史欠账。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在改革中践行群众路线的责任担当。
在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增加就业的主渠道,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活力不足,正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短板。破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是全区各族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期盼。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同时,必须把新一轮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大力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坚决拆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下大力气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办事难等突出问题,积极实施非公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让非公有制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增添强大助力。
在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既沿海又沿江还沿边是广西的独特区位。作为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广西对内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但是,这种区位优势目前远远没有释放出来,这也是广西发展相对滞后的内在原因。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崇高使命,决定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深化开放合作上迈出更大步伐。必须紧紧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与东盟合作迈向“钻石10年”等重大机遇,充分用好已成功举办10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开放合作平台,继续打好“东盟牌”,加大力度深化与粤港澳台的开放合作,积极拓展与美欧日韩的开放合作,做好国家批准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大文章,在口岸开放、人员往来、跨境旅游、保税物流、产业合作、边境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创新举措,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广西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作出应有和更大的贡献。
在整治作风顽疾和规范权力运行上取得新突破。跨越发展靠干部领跑,“两个建成”靠干部推动。作风顽疾和因权力运行不规范而滋生的腐败问题等,既是社会焦点、群众痛点,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西聚焦“四风”、重拳整治机关“六病”,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工和服务企业活动,下力气清理信访积案、清理检查公开“三公经费”、清理审批事项和优化办事流程、清理检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有效解决了一些积弊已久的老大难问题,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形成好的党风政风行风,根本还要靠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机制,创新完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管理干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让人民群众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