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牛凤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u=3019327590,941210569&fm=15&gp=0

        牛凤瑞,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住房建设部房地产决策咨询专家,北京市十一、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今天我的发言是《有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我下边的发言是本着这么一个逻辑,首先讲中国一般城市的城市管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然后我尽可能地结合北京市、结合街道工作来谈谈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来谈。

一、城市管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相关问题解析

当前,上下一致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但是我们又有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城市病问题。怎么看待城市病,城市化的利与弊?什么是城市病呢?我总结有这么几点:拥挤、污染、占地、公共安全、高房价、高地价等。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我一直认为,现在的所谓城市病,它是我们取得城市化效益而必须支付的成本和代价,你要想取得城市化效益,那你必须支付这个成本。当然,如何减少成本的支付,提高我们取得城市化更高的效益,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如果我们过度夸大城市病,被城市病吓到,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影响我们的选择,形成因噎废食的后果。那么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无论是舆论还是媒体,一直关注所谓大城市病的问题,我这里再进一步展开一下。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人口和产业在一定空间上的大规模的高度聚集,人口和产业的这种聚集,它必然造成能源和资源的集中消耗,集中消耗又必然造成集中排放。当排放超过自然净化能力的时候,它就会造成污染。想一想是不是这回事?我们现在讲北京治霾问题,我们也应该从这么一个逻辑的起点出发,那接下来说到这完了吗?没完。如果仅仅说到这的话,我们就没有前途了。还要讲,这种集中的污染、集中地排放,又为我们进行集中化的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大家都知道,什么事都讲规模效益,也就是说依托于城市的这种污染治理工程更具有规模效益,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中小城市要搞污染治理工程,首先面临一个资金投入问题、运营的效率问题以及污染以后治理的产品的循环利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城市研究上一直主张,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要以城市为基本载体,也就是说新兴工业化要与新兴城市化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才有中国的前途。也就是说,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及其健康的城市化,应该是我们必然的一种选择。城市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现在我们都讲,城市是产业中心,但是更主要的城市是人居中心、是知识创新中心、是技术进步中心、是物质财富创造中心,也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中心。大家都愿进城,干嘛?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前途,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最近我们看到咱们讲雾霾的时候,大家都义愤填膺,都说我的健康受到影响了。我就跟他们辩论,我说你怎么不搬出去?为北京市治霾做做贡献,他们谁都不吭声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谁都想过好日子,对不对?你想过更高水平的日子,那么以中国这样一种低水平的发展,必然增加人均的能耗。尽管我们是第一排放大国,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能耗也仅仅达到世界水平,我们还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所以今后几十年,排放总量恐怕还要持续增长,但排放强度我们要降下来,这是两回事。所谓排放强度也就是说,我单位GDP的能耗降下来,或者是单位的能耗下GDP上去,都是一个道理。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