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牛凤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9)

第二,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

北京的非户籍人口大概是700万到800万,这个数经常变,一年增加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有的这个社区,我们的外来人口远远超过你户籍人口,特别是咱们近郊区。外来人口流动性大、年龄结构轻,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比较低,他们的安全感也比较低。这样的话,由于他的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所以他的违规、违法概率也高,所以实际上你管流动人口比管常住人口要难得多。北京市外来人口的这种精细化管理,要从以往的对以行政手段来控制外来人口的进入为主,转向更多的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导城市人口布局的调整。你过去老是想限,不让你来,我个人觉得,我们更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这种人口布局的这种调整。你从过去的以行政手段进行限制和管制为主,向引导外来人口融入城市,为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外来人口的市民化的这种转变,这从总体思想上,我们是不是应该朝着这方面去努力,当然需要很多条件。首先我们长期以来,北京市限制人口的话,应该说我们不乏政府的意愿,我们很多市民也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也只能说我们达到了限制外来人口进入的这种速度,但是你没有达到基本目的。我们城市规划到2020年是1800万,我们才零几年就达到2千万了,超过10年以上完成规划。

那么源于在于北京的优势资源对于外来人口这种强大的吸引力,那么人都是一种理性的,北京的工资水平高,北京的发展空间大。所以我们在限制人口的政策与吸引人口的政策的效力还没出政府大楼就相互抵消了,你这方面限制人口,那方面咱们又有高福利、高工资、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政策本身来说就相互抵消,不管用。同时我们以行政手段限制人口,与我们的首都地位不相融,也难以获得全国人民的认同。

其次,外来人口已成为北京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京的发展再也离不开它,我们春节的时候看看我们生活方便不方便?坐车是好坐了,但是我们很多公共服务也停了。

农民工、外来人口长期处于非市民的这种边缘地位,这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存在着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的这种巨大的风险,也有违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这种本质要求。再次大量的外来人口是北京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拥堵,是我们北京进行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污染,也为我们加强治理、规模化的治理提供了前提。北京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资源环境的容量是限制外来人口的因素之一,但并非不可化解和缓解,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周边的产业分工,以技术进步为基础,强化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等,可以大大地缓解北京的资源和环境约束。

最后,实施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政策,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意,同时外来人口规模庞大,市民化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除了市民的认同以外,国家的有关政策的调整和跟进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我这里边讲,解决这个问题,仅北京市一家恐怕还不够。

第三,社区建设问题

因为这个在座的很多可能都是咱们社区的党员和干部,加强社区建设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的一个载体。那么具体实施者是谁?我说具体的实施者就是咱们街道居委会,社区建设,咱们区政府恐怕管不了这么多,我听说咱们北京一个区,像海淀区和朝阳区三四百万人口的这么一个规模,在外国、其他城市认为是特大城市,在北京仅仅是一个区。那么社区建设就是政府要把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落实到家庭和个人,切实解决家庭个人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满足市民对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城市精细化管理有赖于市民的积极广泛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健全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增加投入,街道居委会进行卓有成效地创新性工作,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和广大市民主人翁意识的提高。虽然社区建设好象是一个局部,是一个简单的事,但是它是一个复杂的一个系统。政府加大社区投入,要以增加税收为前提。这里边我又回到一开始我讲的,增加税收你就要扩大税基,发展产业,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对于北京市的管理,这是不是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或者多难的选择。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