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要审慎平衡

京津冀一体化要审慎平衡

摘要:地方政府对于“三高”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正是中央提出“告别以GDP论英雄”后的良好反应。当然,如果京津冀都坚持目前的迁出迁入标准,那么一体化无疑会陷入某种僵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个让双方更能接受的方案,也就是依据习近平提出的“互利共赢”原则,调整外迁公司名单,呈现一个“肥瘦”搭配的产业格局。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第一批外迁公司有207家,主要涉及化工、建材、铸造等门类。目前名单已经通报给天津、河北等地。对接的流程是北京市提供外迁企业名单,由天津、河北等地在名单中甄选。如果对接意向确定,由当地政府部门和北京市发改委完成对接。由于上述企业大多为“三高一低”企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尚未出现对接成功案例。

“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是最近的提法,谋划早已有之,但是进程缓慢。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这为一体化从“提法”到“做法”铺就了道路。而今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也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他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中央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决策当然毋庸置疑,既是民意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交通、住房、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亟需腾挪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天津与河北是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天津与河北多年来与北京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也需要跟上北京的步伐,承接北京一些产业和事业的转移可相得益彰。

如果一体化能够顺利落实,那么这个设计堪称完美。但现实告诉我们,要想落实这个规划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否则一体化早就水到渠成了。前述媒体报道的现象就是典型的困难,正如河北一名官员所言,“第一批外迁的公司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这样的企业到哪里都是负担,所以目前天津、河北承接的热情不高。”他们正在等待第二批外迁的公司名单,但问题也在于,第二批如果还是类似的企业,河北与天津又该如何选择?

从第一批外迁公司多为“三高一低”企业,我们可以看出“迁出地”的精明,但“迁入地”也有智慧。京津冀一体化既是利国利民的国家战略,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漫长过程。在我们看来,目前一方提出外迁企业名单等待另一方遴选的方案效率并不会太高,甚至可以说,天津、河北甄选企业的犹豫或审慎值得赞赏。

地方政府对于“三高”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正是中央提出“告别以GDP论英雄”后的良好反应。当然,如果京津冀都坚持目前的迁出迁入标准,那么一体化无疑会陷入某种僵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个让双方更能接受的方案,也就是依据习近平提出的“互利共赢”原则,调整外迁公司名单,呈现一个“肥瘦”搭配的产业格局。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