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当前的社会矛盾 首先“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辩证看待当前的社会矛盾 首先“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要科学认识当前社会矛盾和问题。中国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面对“发展中的烦恼”,有人困惑,有人疑虑,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片面错误的认识,除了立场问题、经验问题,大多源于错误的思想方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就要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首先“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一、用“古今中外”的方法认清大势、把握方位

这个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提出来的,并用这种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今天,同样要拿这个方法分析、研究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把握规律性、掌握主动权。

所谓“古”,就是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在历史的比较中观大势、把方位、增信心。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子在于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走过来、怎样走下去,哪些做对了、怎样做才对。抹黑昨天也就暗淡了明天,否定来路也就迷失了去路。今天的路是历史之路的延伸,承载着民族命运,是一条创造奇迹、改造面貌、成就梦想之路,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这样意气风发。把“中国问题”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国奇迹联系起来看,任何妄自菲薄、犹豫迟疑都缺乏事实根据。

所谓“今”,就是从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看问题,研究我们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所呈现出的“新的历史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看时代、看问题、看改革。要看到“三个没有变”,同时更要分析“新的历史特点”。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调整期、改革攻坚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这些审时度势的重大判断,反映了阶段性矛盾的特殊性,也恰恰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根据,是战略定力和改革动力的源泉。看“风景独好”,又看“激流险滩”;看总量第二,又看结构失衡;看发展潜力,又看瓶颈约束;看制度优势,又看机制弊端。只有辩证看“阶段性特征”,才能使我们啃起“硬骨头”来更加从容不迫,也更加锐不可当。

所谓“中”,即从中国基本国情看问题,从中外的比较中认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的,这就决定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极其复杂。比如,当前存在的资源瓶颈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并不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而是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超大规模的基本国情相联系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有些人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咎于社会制度、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都是制度带来的,或“都是改革惹的祸”。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怎么会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国情决定道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分析中国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所谓“外”,就是以国际视野看问题,把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放到世界历史长河中去认识,通过国际比较来认识中国当前面临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国际比较要有科学方法,只看同不看异或只看异不看同,选择性比较而不是全方位比较,非对称性比较而不是以相同标准、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都会得出错误结论。事实上,我们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是各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比如,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带来的就业问题,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国共有的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跨入4000美元时都必然碰到的问题。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许多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历史上都曾遇到过,伦敦从雾都茫茫到今日碧水蓝天,经历了很长时间。所不同的是,中国要在较短时间走完别国几百年走的路,而且要走出一条不同的路,问题必然会集中呈现、叠加在一起,这也正是这场斗争的伟大之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