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什么三年自然灾害、抗美援朝的时候,全国条件那么艰苦,但是老百姓没有怨言呢?他就用了三个字来说明这个原因,因为当时大家一块苦。“一块苦”这三个字非常精彩的点出了为什么老百姓愿意跟党在一起。只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搞特权,只要不搞特殊和例外,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是会自觉自愿的和你一块奋斗的,因为他知道像这样的干部是一定会跟他们在一起的,一定不会脱离他们的,所以他们才会愿意跟党一起走。
那么时空不同,今天的条件下,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但是我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所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党丢掉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法宝,那么有可能人民群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保持了革命本色的共产党,而是一个吃得好、穿得好,自己搞起了特殊例外的共产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就会对党,对党的干部寒心,就会对他们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就不会自觉自愿的跟你一块奋斗,那么我们党的政策,我们党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现今条件好的情况下,党的好政策,加上干部的好作风,一定能够再度爆发出惊人的威力,推动我们的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党的好政策,如果没有一个干部的好作风,同样也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其例子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学习焦裕禄那种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为人民解决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跟党干的信心决心。我们知道共产党人不是、也不能够仅仅靠一腔热血,靠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吃饭,而必须靠实事求是吃饭,靠掌握规律吃饭。所以共产党人从来不是一群蛮干的革命党人,也不是一群蛮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是要讲究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讲究摸规律,讲究科学道理。正是在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非常可贵的精神,我们知道焦裕禄同志曾经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过,那个时候他做的是技术工作,是做的工程师的工作。正是有了这段工作的经历,在他身上就体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科学求实的精神。比如说他说过这样的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为什么?只有自己深入调查研究,摸准规律,掌握灾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拿出治理灾害的治本之策。所以,他到了兰考之后主要的一个任务,头一阶段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摸清灾害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后面的科学治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正是他在广泛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形成了科学的规划,人民群众才从他身上增强了、得到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共产党人不能够仅仅靠热情吃饭,不能仅仅靠一腔热血。正是在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他那种科学求实的精神、科学求实的态度,找到了一把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从而使得人民群众愿意跟他走,相信他。人民群众跟我们党走,愿意相信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看到共产党是在服务于他们,他们还必须看到共产党身上体现出一种让人信服,让人接受,让人敬佩的科学、求实的态度、激情和理想,给人一种鼓舞。但是必须有科学的、内涵的、调查研究的资料、调查研究的结果,才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的信服起来。所以这两个方面要结合起来。恰恰是在焦裕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精神的高度的结合。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够做好群众工作,他的这种科学求实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个方面,以知难而进的精神干事创业,把人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我们知道人心是很难凝聚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而焦裕禄同志之所以在兰考能够短时间内把人民群众的这种干事、创业发展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命干事、创业的精神和态度。
我们知道由于过去兰考常年是一个灾区,常年是一个受到国家救济的地区,人民群众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穷苦了,穷惯了,也穷怕了。但是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有谁又能够去改变呢?他们对此是没有信心的,他们甚至于经常到外面逃荒要饭,也不能够想出一点点好办法来把这种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所以人民群众是想发展的,但是他们在灾害面前没有办法,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所以他们的心,积极性是有的,但是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心劲儿是有,但是没有人把他们凝聚起来。
而焦裕禄同志到了兰考之后,首先就提出一个口号,叫“领导不领,水牛掉井”。干部就是要干事的,领导就是要发挥“领”的作用。所以,如果干部不干事,那就不能成为干部。如果领导不发挥“领”的作用,人民群众何以依附,何以向往,何以凝聚和组织发动起来?所以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秘诀、重要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动员起来,凝聚起来,而这种组织、动员和凝聚,靠的就是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怎么样才能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呢?这里面也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说领导干部必须拿出比普通老百姓,比人民群众大的多的、多的多的干劲才能够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如果领导在困难面前首先低了头,在灾害面前首先束了手,那么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就看不到一丝的希望,他的积极性就再也不会被调动起来,他那种发展的心劲永远也不可能凝聚起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与他谈话时明确指出,说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你在思想上一定要有经受严峻考验的准备。焦裕禄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同志还经常教育大家,说这个地方是穷,是苦,是困难,但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革命先烈并没有因为这个地方穷、这个地方苦就放弃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让给别人,难道我们这些后辈还怕不能够改变这个地方的面貌吗?还畏惧这些困难吗?不能够给大家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吗?所以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看不到把沙丘治好,死后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拼命干事的精神,确实影响和感召了大家,使得大家的心凝聚在了一起,着重把心劲凝聚在党委周围,从而形成了克服灾害,领导兰考发展的大干劲、大动力。
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正是如此,就体现了一种内在的规律性,领导如果不带头,万事就不好办。只有领导带了头,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民群众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这就是说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个相信和依靠不是一个简单的信任和依靠的问题,而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艰苦卓绝的工作,真正把群众调动起来,激发起来,从而把他们身上的干劲转化为发展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成为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出历史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但是又非常实用的规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