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副中心”?(3)

谁是“副中心”?(3)

摘要: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说:“我们的定位就是三句话,一个是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再一个是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第三个是外资进入京津市场的桥头堡。”

或有多个“副中心”

从整体来看,争做一体化下“副中心”城市的保定和唐山都各有千秋,而近段时间对于副中心城市的预测也一直众说纷纭,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就曾表示,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应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下设唐山、石家庄、保定、廊坊四个“副中心”。

对此汪玉凯教授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副中心应该明确,但不要泛化”。

在汪玉凯看来,当前唐山工业产业较多,发展空间不如保定,而在保定区域中,涿州的距离优势更明显,距北京天安门仅60公里,又是南水北调工程必经地,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他认为涿州是比较好的选择。

汪玉凯建议,如果中央最终确定把涿州定位为北京副中心,就应把涿州市整体划入北京的行政区划,至于北京周边其他的卫星城市,可改变通信区号,行政区划可以不变,“未来如果选择涿州作为北京副中心的话,可以直接叫‘北京城南副中心’,用于承担北京一些事业单位、学校、医疗等设施”。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具体政策方案还未出台,汪玉凯也表示具体方案还有待研究,但他强调,此次一体化推进工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否则难以启动。

汪玉凯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已提出十几年,但迟迟未有实质进展的原因就是以前存在的“保北京”等思想所致,北京是首都,就要把好的产业都留在北京,把包袱甩出去,这使得周围地区出现不均等机会,使资源配置出现巨大差异。

“这次的发展应构建从多赢到共赢的战略方针。”汪玉凯解释,多赢就是不管北京、天津还是河北都应从一体化战略中获得好处,“要把京津冀一体化放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中长期增长框架中观察,绝不是北京给其他地区甩包袱,对于转迁出的产业北京甚至有义务帮助其完成产业升级,使各地相得益彰,错位发展,均可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得到好处。”

共赢是指京津冀必须形成合力向污染宣战,共同打好治理环境、实现宜居的硬仗。汪玉凯指出,此番一体化大力推进也与京津冀三地环境恶化有关,“如果环境没有彻底改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就算失败了。”汪玉凯认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转出首都是必然趋势,但承接地是不是选在环境同样不好的天津河北等地还值得商榷,应先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汪玉凯强调,一体化推进涉及方方面面,国家应建立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协调机构机制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并考虑构建一个京津冀一体化区域信息平台,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同时制定一个整体法制框架,在推进中提供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