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 (2)

河北: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 (2)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把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转变成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实际成效,需要我们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对接承接能力,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推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的需要。治理大气污染,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重点是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三高一低”新增产能。近年来,我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力度空前,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但由于产业基础限制,能耗总水平依然较高。为化解过剩产能,省委提出大力推进“6643”工程,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倒逼提升机制,转变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条件,有利于降低我省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断崖”风险,有助于工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加快实现。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接产业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平台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2013年,河北城镇化率为48.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1个百分点,城镇化质量、城市布局、城市承载能力等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需要坚持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聚集;需要围绕京津产业转移需求,进一步明确各地、各园区的承接功能定位,加快现有园区平台的承接承载能力建设,以吸引更多京津转出产业和更多京津优秀人才来冀发展。这些都有助于推动我省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提升,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的思路与建议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从体制机制入手,突破行政分割、市场壁垒的束缚,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力争尽快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容的体制机制。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协调,健全对接承接机制。一是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国家层面应尽早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三地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需求对接。我省要建立健全各地市对接承接协调决策及实施机制,形成稳定的协同议事、协商决策、落实督导机制,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效化推进。二是规划先行。加快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加快调整完善河北城镇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定位,我省省内规划要打破行政界限,根据比较优势明确承接功能分工,引导鼓励各市跨行政区联合攻关,实现省内协同,避免无谓竞争和内耗。三是健全利益补偿和共享机制。按照对等交易、充分补偿原则,健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利益补偿机制。同时,要确立利益共享机制。区域协作所产生的利益,相关各方有权合理分享。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