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也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在现代文明条件下,意识形态开放性、多样性、重叠性、交融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从我国当前的现实状况看,无论是力量的对比,还是意识形态的交锋态势,仍然是“西强我弱”的状态,政治上的“宪政民主”、思想上的“普世价值”、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不断增多,部分党员干部在“淡化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下,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长期性缺乏清醒的认识。

3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巨大成就充分证明,通过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辛的理论创新和卓越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我们对未来理想社会和文明形态追求的基本价值原则。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感召力,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正确处理一元化思想与多样性思潮的关系,坚持以一元统领多元;正确处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做到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同步解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性

理想信念是对未来远景和远大目标的自觉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追求。意识形态只有被全体人民内化为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个理论创新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被大家所接受,但如果理论本身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它就会逐步变成一种共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关系,正确地判断了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具备了理论的先进性;在政治立场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具备了价值取向的正当性。我们党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正是由于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实现了意识形态功能和主题由斗争向建设的转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既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坚持理论自信的根本所在。

实现“两个巩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分层分类推进,在党内关键是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问题,面向社会关键是解决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专业课、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学得越多、学得越深,就越能认识真理,越能加强党性,越能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其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要把科学理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掌握,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转换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提升我们的理论境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