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2)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2)

二、发挥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价值共识的引领整合作用

意识形态体现为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整体社会发展和个人人生价值体现的精神支柱与文化保证,具备着将个体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共同的理想信念通过积极应对“西方的价值输入”,促进价值共识的形成和价值整合的完成,从而形成共同的社会凝聚力、国家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从社会层面来看,它使社会个体从科学的理性思维出发,正确认识价值的本质,把追求眼前价值与确立正确远大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达到共同的理论自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必然产生不同的经济表达、政治表达、社会表达、文化表达。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意识形态会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自身时代内涵的丰富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鲜明主题,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共识,萌发于近现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60多年的实践,凝练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创新。中国梦的产生,依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聚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背景和差异化表现,蕴含着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既体现了一元,也代表了多元。因此,中国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连接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共同进步,对于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维度:一个是实践维度,一个是文化维度,既要和中国实践探索相结合,又要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时代需要我们解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越来越多,只有对此作出强有力地理论阐述和解答,才能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

意识形态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是经过长期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体系。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理论创造力。这种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来自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必须放在具体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分别从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的角度强调了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当前,要以这四个“讲清楚”为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积聚强大的理论优势和力量,引导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形成共识。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