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的精神,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会议和讲话精神实质,经市领导批准,市委宣传部联合市相关委办局3月—6月举办十场“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系列形势报告会。2014年5月13日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委讲师团和西城区委联合举办了北京市第七场“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邀请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图”》的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题报告会

今天给各位报告的内容大致分三块。第一,当前北京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这个基本思路不像文件写得那么抽象、专业,就让你知道一下你把孩子放在首都这个环境下,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未来的走向,和期待孩子成长的方向是什么。第二,现在正是招生考试季,所有孩子都会面临小学入学、小升初、高考等等,一会儿介绍这方面的情况。第三,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未来,近到今年下半年、明年,最远到2020年所谓中长期,但是对孩子来讲都是在校就读期间要做的一些事和思路。

之后回答大家的提问,我感觉每次大家的提问都给我们提供了资源,在我汇报的过程中,您就可以写字条,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我可以直接回答。

第一,首都基础教育总的走向和发展策略是什么?其实跟孩子和家长息息相关的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问题。我们养一个小孩,从他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首先期待的是健康和快乐,然后期待他学有所成,能有美好的未来。按照这个目标,其实家长的目标就是我们的目标。当然我们的目标是符合国家的发展,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一个合格的国家公民包括事业的接班人。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去合理组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资源。其中组织的原则在不同段不一样,比如幼儿园阶段,我们更看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长。所以,幼儿园的上学不管小班、中班、大班,不太建议你的书包里有铅笔盒。我们更关注这个孩子一日在校的生活模式,比如是不是有固定饮水时间、自由饮水时间,是不是有吃水果时间,另外评价这个幼儿园的好坏,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有多长。如果这个幼儿园的课程非常好,又是双语、教拼音、写字、阅读,其实未必是我们学前阶段真正需要的。小孩在手指没有发育成熟,过早握笔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反对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不是不想让他学,更重要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状况去做工作。另外小孩的求知欲和来提问的状态是不是能保护起来。现在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伴随着这么多老师的艰苦努力和认真工作,有的孩子越大越不爱提提问,越大越没有自信,眼睛里越没有那种光芒。到幼儿园,小孩跟你主动打招呼,甚至往你身上扑,撕贴画给你贴。孩子到大了,他们基本不理你。

现在我们的资源调配都要改善这种状况。学前阶段我们更看重这些。牵扯到很多爷爷奶奶说要挑选一个好的幼儿园,好的幼儿园是什么,首先要吃的好,上厕所和喝水学校有固定的记录,能够给家长及时反馈。其实我们最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然后看整个课程中有没有轻舞飞扬,有没有运动天地,有没有固定的操,固定的活动时间占多少,然后再关注他学的基本技能、课程设置。所以学前教育阶段很有讲究,虽然没有像义务阶段那样那么固定,但是我们要去考量它的时候,特别是广大家长选择的时候,这些要素很重要。其次还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我家孩子单位时间内获取资源的多少。就是班额问题,班里的小伙伴,是他活动的机会以及老师和孩子活动的机会,所以师生比,单位时间内获得资源多少,班额多少是我们考量的核心。当然现在幼儿园阶段基本建设也是围绕这些。到小学阶段,要进一步去巩固自主探究和求知欲的激发,这是现在整个小学阶段改革的核心。原来我们都身坐直、眼向前、不说话。现在对小学阶段提出的目标,所有的老师要致力于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这个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孩子在入学阶段,包括在低年龄段、高年龄段,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和探究意识,是不是能保留。

孩子从出生开始,学说话、学走路,天生是好学的。但是你发现没有,通过原来传统教育,慢慢让他不好学,还变成厌学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要调整。我们的小学阶段提出一个发展目标和改革方向,就是致力于保护孩子的自信心,选择适合他的环境,同时创造他的成功体验,是我们在小学阶段每一天要值得关注的。各位家长您可能有体会,如果这个孩子每天回来都欢天喜地,回来拿一个模型,回家后滔滔不绝讲,同学怎么样,这个孩子的状态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回来不说话,或者慢慢发现说的越来越少,不跟你讲班里的情况、同学之间的趣事等等,你要特别警惕。说明什么?说明他白天的生活质量发生变化。因为小学生的天性是回来给你讲奇闻轶事。这个家长就要注意。有时候班里人太多,老师关注不到,一周两周就没有被关注,也没有什么批评。这个时候要及时诊断,或者跟老师联系。我家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您是不是叫他一下,哪怕回答不出问题也没有关系。咱们都当过学生,中间的时候老师给你提问,一下子就惊起来,后面想走神都不会了。老师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和关爱不是考试让他怎么样,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给予他关键点上的教育刺激,这也是我们把孩子送到某一个学校更多获取的资源。小学阶段是关键点的教育资源。到高中和中学就是答疑,到高三和初三最聪明的就是下课跟老师聊起来,占有老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每天的变化。现在学校的建设和教学模式,包括教材的选用和对老师的培训,也在努力往这方向转化。我们叫备学生比备教材和教法还重要,因为我得有对象意识。今天是这样的群体来说,我们肯定用案例,用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讲。不可能像给校长做报告或者给老师做报告那样,说一些术语,也可能像给领导汇报的时候,简明扼要。这一点是致力于改革。现在在小学教育阶段改革中,第一丰富课程的设置,能动手的尽量动手,而不是坐那里干听。第二,作业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学习和写字,更多留给创意性的作业。我们致力于孩子有批判性思维——找茬,提问题,针对社会的实际和看到的问题。包括对小学老师的培训,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你的孩子和你接触的小学老师未必很到位、很注重这些,但是这肯定是改革的方向。因为对老师的挑战也很大。原来教教材、知识和方法这是最简单的,但是孩子是不是真听进去了,另外孩子感不感兴趣、是不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这是要关注的。真正的优质资源、好老师,实际上跟老师有这种互动和影响力的老师。

现在搞优质资源扩大,并不是学校牌的变化,主要是这种理念的传播,是不是能让所有学校的老师,包括大班还是小班,当然还是小班好。一个班47个人,老师判作文,基本上都写优。如果一个班40个人,所有都写优还能写点话。如果30个人,还可能在班上对作文进行分析。我们看待的优质资源是这种内涵的优质进行传播和扩展。因为只有这种优质的东西扩展,才能真正作用到咱家孩子身上。哪个学校装修好,或者有一个楠木的大字教室,或者有300倍的天文望远镜,跟咱们没有关系。我们在选择教育资源,包括我们在拓展教育资源的时候,实际上拓展了这些东西。为什么现在我们关注一些听不起眼的学校,但是学校的阅读习惯,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表达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不同一般,品质不一样。包括我们也出过国,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很平和,他们讲教育生态,一个教育生态里一定有很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老师跟家长、孩子之间的交流。如果这个学校变成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一个年级十几个班,每个班四五十人,一个老师比如教3个班语文,作业基本上没有办法判。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作量就是两个班,还能判出水平,如果到3个班基本上不行。我们在进行教育资源的配制和重新调整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关注这种教育生态和要素的调整。而这些要素一定是这一针能扎到学校身上,而不是简单的孩子或者建设的问题。反过来,从您的角度关注,是关注我们家孩子到底能获得哪些教育。就比如我们去一个饭馆,高楼大厦,环境也很好,但是这个菜好不好,如果什么都好,没吃出什么东西,这顿就白搭了。我们的教育本质上就是服务,跟餐饮差不多,核心是教育供给,也跟教育差不多。我们的服务对象很任性,他们按喜怒哀乐来“吃”。比如在小学,他们喜欢这个老师就认真学,如果不喜欢这个老师,唯一的报复手段就是不学。所以我们的服务对象很任性,我们要致力于改善我们的教育供给,更关注我们的对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