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

我们要改善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要得以传播。真正的好学校去评价,是不是真正尊重学生。我们到学校去考核,包括您回去以后拿这一点试试你的孩子,真的考核这个学校的质量怎么看,看课堂笔记和作业,老师怎么批改作业,课堂笔记是老师留在黑板上的干货。有的学校对学生对学生的笔记还做批改,这是很到位的。因为小孩到学校不会做笔记,但是老师会指导。有一些学校做不到。另外去学校考核还有一个报纸,就是看老师了解学生的程度。比如就像开家长会,您去问老师我家孩子怎么样,如果这个老师滔滔不绝讲出你孩子的个性特点,跟您了解的情况能印证上,这个学校就放心了。如果老师说挺好的,要警觉,您家孩子没有获得应有的资源和教育,这就是缺乏个性的。这样您就要把您孩子的个性传递给孩子,老师在教育中进行调整。孩子大部分时间是跟孩子一块儿,晚上只是在家吃一顿饭,尤其是小学阶段。所以,您要高度重视孩子白天的生活,要从每天放学的反映、与老师沟通和我们对课堂上做笔记的情况,获取有用的信息。我们在进行优质资源扩展中,小学阶段西城是改动最大的。

西城小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也是全北京市最密集的,这一次区委区政府力度非常大,进行学区化的改造包括学校联盟,我们看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谓“粮草”就是教育生态中最核心的,比如教材,比如说教学资源、教辅资源,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之间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样。在这种传播中,现在这种资源的流通已经开始了。我为什么知道呢?因为有的学校校长给我打电话,申请统一教材,因为西城有的学校使用北师大版,有的使用人大版,当然这都是合法的。有的申请统一的教研和备课。各自的优势不一样,有的是文化课,有的是培养模式,我觉得这个态势非常好,直接作用于每个市民、每个家长的感受。9月1日以后开家长会您会关注到。

今年更关注小学入学、初一入学,就算你不是起始年级,在融合的过程中也能看到深刻的变化。这是小学阶段今年重点推进和改革的重要内涵,这些东西部可能在政策里写进去,其实我们特别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能够跟家长一块儿取得共识。我们要认真为孩子选择白天的在校生活,认真帮助他过好白天的生活。这个认真的前提是我们要共同做好诊断,这种诊断是每天都在进行的。你天天在家看他的情况,老师也有责任每天关注孩子,然后跟家长有一定周期的联系,但是现在往往有时候受大班额的联系,老师关注不够。现在幼儿园联系比较多,一个班配两个老师,老师在微博发的东西,有时候给你发谁谁的手破了,今天还能游泳吗?征求家长的意见。到小学,这就不行了。另外家长主动跟老师建立联系,其实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里还特别提醒一下,鼓励孩子质疑。现在对所有老师培训,你不要不让孩子提问,或者孩子提的问题很个性,你不要生气,你应该感觉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问老师问题了吗,是不是跟老师沟通。您一定要跟相应的教育资源有接触度,这样更有自信。

小学阶段一二三年级是最重要的习惯养成阶段,小学有6年,在这6年中有一个分水岭,很多小学的老师一二三年级是一个团队,四五六年级是一个团队。一二三年级更多的是习惯的传达,是不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晚上观察孩子在做完作业有没有自己独处的时候,你给他创造环境,把家里电视都关了,他能不能安静先从十分钟开始,然后半个小时,看书也行,或者玩什么东西,要让他有专注的时间,这都是好的习惯。另外有没有阅读的习惯,要从看图到看文字。马上在北京电视台要推进北京中小学生的阅读工程,我们曾经还搞一个课题:有感于老师不读书。可能由于各种压力,现在老师未必真的读多少书,我们在地铁上看更多的是玩手机,有一些发达国家阅读的读书习惯非常好。小学阶段必读的一些书家长要准备一些。如果他养成这个习惯,后面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从四年级以后,所有学科的学习和阅读都会海阔天空。现在我们诊断好多中学的孩子学习能力差,根源在于母语的能力差,不能有效阅读,提取有用信息加以消化整理,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个基本能力贯穿到所有学科,他的习惯培养实际上在早期。包括现在我们自己都感觉,让我安安静静读一篇东西读不下去,有时候希望别人跟我说,我都懒得看,这是挺麻烦的事。所以一二三年级关注习惯的培养,四五六年级关注在这种习惯下是不是能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独立的思维水平。四五年级的老师,一二三年级都是包班的老师,四五年级要分科,科学、语文、数学等等,确实为初中做准备。为什么小升初看四五六年的评价手册。一二三年级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还有阅读习惯。四五年级把这些习惯转化为战斗力,是不是运用阅读习惯在语文、数学、科学里能看懂一篇科学文章,能挑出一些问题,另外注意孩子的表达。现在老讨论英语考试,其实语文该不该考听力,包括成年人在内是善于听取别人的话,提取别人的信息,有多少人能自如表达自己的思想,口才有多少。其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些。一二三年级养成习惯,四五六年级看表达,自己有思想。现在有一些孩子在一二年级就可以跟家长辩论了,有思想——这是特别宝贵的东西,千万别压制。

另外这个孩子能不能听进去你说的东西,包括老师说的,同学说的,能够听多长时间,一般小学的课都不敢超过40分钟,因为注意力集中不了那么长时间。在家里,我给你讲十分钟的事,有时候听5分钟就不耐烦了,这个要训练,这是最重要的小学阶段的能力。在小学资源扩展中会有相应的书,在全学科推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所以您也帮我们考量,来用家庭教育倒逼我们的学校教育,因为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养一个小孩最起码的教育素养。

小学阶段还有一个最核心的指标,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戴眼镜,站立挺胸,见到生人也愿意打招呼。这说明成功了。如果六年级毕业,戴眼镜,见人也不打招呼,也驼背了,这个就是失败的。我们谈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真不是说简单的学科成绩,我们看待的是一个活人。首先基本健康目标和好习惯目标,这是小学最关注的。为什么有时候在普通的宣传里说,就近很重要,小学生可以多睡几小时。光看字面有点苍白,但是那在背后是我们对生命的期待和呵护。静下心想,我自己本人也有深刻的体会。我1991年毕业当老师,我的大部分业绩是我要孩子之前取得的,什么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获的奖。

但是有孩子以后,我有很深刻的反思,我那些业绩,包括那些成果其实在很大成果上并没有把学生当成生命看待,现在要反思,包括做班主任,我也开这样的家长会,有慷慨激昂讲成绩、分析报告,实际上对学校的生命状态和在校生活的质量关注并不多。特别是从自己的感受。现在的政策制定,我们作为基础教育的从业者,我不想跟大家讲政策,是作为从业者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在探讨问题中,我们有感情,我们站在讲台是用感情跟孩子讲,而不是我的职务,我教这课,让你考100分。这是我们的反思。

到中学阶段又不一样,特别是初中阶段,小升初是特别重要的阶段,小学是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到初中性格的作用就逐步形成,基本上就定型了。为什么说一些教育要素和采取的措施一定要在初中之前,或者初中阶段以前,包括初中,因为在高中以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包括习惯的养成已经固化了,甚至会理解家长,会反过来影响你,影响老师了。这个时候教育的力量就下降了。内部有句话:“年龄越低,教育的力量越强。年龄越高,知识的力量越强。”你到幼儿园阶段说什么是什么,小学初中也是这样,但是到高年级,不是你教什么就信服,而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按和目标,知识的力量,他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这个学科。到大学就是为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我们把主要的精力和主要的投入,包括对资源的盘整,非常重视。我们更看重课程的整体设置和课程设置之间的相应联系。

各位家长可能就关注,到初中会发现,语文、数学、外语,包括物理、化学互相之间是关联的。为什么初二才开物理,初三开化学,如果没有这种基础,课程都开不了,内在知识之间的联系就非常紧密了。初中的教材很讲究,编数学教材一定要懂物理教材,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算法在这里先解决,如果不解决就学不了。物理教材就我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是不是数学已经建立这个概念。国家的课程标准和进度是这么咬合在一起,到初中咬合更密切。初中再关注孩子,不能只是考虑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要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说我们家孩子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要保证学科之间关联起来,甚至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学科之间跨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地理讲丝绸之路,历史上怎么说的。数学里讲的平面几何,物理圆周运动跟这个有没有关系,这些要适度提醒。我们对于现在初中的教学改革,包括老师的培训上,包括现在初中资源盘整和调整,我们叫课程设置的统一,包括马上又做一个事情,把西城区研修中学的教研员和市里的教研员,让他们沉到学校里。整体提升教研的水平,整体提升学科和学科之间的关联程度,让学科获得的是一桌菜,这些对孩子来讲是共同起作用,不能偏科。如果初中这个孩子偏文或者偏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作为基本的知识是关联起来的。在关联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为高中真正学习哪个课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