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义:领着乡里乡亲过好日子

王乐义:领着乡里乡亲过好日子

记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摘要:今年,王乐义又四处奔走,在村里筹建起了德育宫,里面有“双百人物”展区,中华孝文化展区……王乐义说:“我今年74岁了,年龄大了得想想将来。我们的事业怎样才能永远地传下去,得抓住年轻人,教育引导年轻人。”

如今的寿光市,被称为“全国的菜篮子”。而这一切的背后,总会让我们想起一个人——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被称为“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的王乐义。

“任性”的王乐义

1978年,刚做完直肠癌手术的王乐义当上了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支部会议上,他说:“到底能活几年我说不上,只要身体能撑得住,活一天就为党做一天的工作;活一天就为老少爷们儿干点实事儿!”

王乐义首先瞄准了村里土质最差的三个埠子岭,既然种粮种菜都不行,那就种果树。这一举措使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从几十元涨到了1200元。

之后,王乐义又把目光放在了冬暖式大棚上。虽然现在这种冬暖式大棚已很普遍,但在当时推广起来并不轻松。王乐义在村里开了动员大会,可是直到散会都没有一个人报名。村民们都打趣道:“烧煤的大棚冬天都种不出黄瓜来,靠太阳晒就能晒出来?这得神仙帮忙才行。”

“当时村委班子一共7个人,其他6个人也都不同意。”时任三元朱村村主任的王佃科说,“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是乐义很坚持。”后来,王乐义发动村里另外16名党员首先示范,当年建成17个大棚,最后一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这下村民们相信了,第二年,村里冒出181亩大棚,当年全村存款达128万元。

“当时那么多人反对,为什么自己还要坚持?”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乐义笑着回答:“当村干部,就不能辜负了乡里乡亲的期望,要一心一意地领着乡里乡亲过好日子。”

“较真”的王乐义

如今已经74岁高龄的王乐义,每天都要在村里走一圈,把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记在心里。

“乐义做事特别认真,哪个垃圾桶坏了,哪个地方有垃圾没清理,哪块绿化该修整了……像这些小事他都能记住。”王乐义的邻居王继成说。

“建大棚需要东西走向,但是村里当时的地块都是南北向。要让全村顺利建起大棚,就得进行土地调整。乐义就仔细规划,挨家挨户做工作,不让老百姓作难。”王佃科说,“做任何事情他都要求得很严格,每一步都考虑到,每一项事情都要亲自验收。”

为了掌握大棚技术,他到全国很多地方考察。一边实验,一边学习,又从东北瓦房店请来一个精通大棚种植的师傅,之后才开始向村民推广。他总是说:“当村干部就别嫌麻烦,干部麻烦了,村民就省事了。”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