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博士著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记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少人认为意识形态太敏感、风险大,不愿意去研究。有的人即使研究意识形态,也故意把意识形态研究“学术化”,尽可能远离政治。而您为什么却把自己研究的重心放在了不少人并不看好甚至被污名化、妖魔化的意识形态领域,并选择了这个现实性很强的题目呢?
朱继东:把意识形态问题解决好是搞好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旗帜引领道路,道路支撑旗帜,意识形态就是树立旗帜、引领方向,因而是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等大潮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直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潮流和挑战而推行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在经济等领域主动或被动与国际进行接轨的过程中,传统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乃至地位被弱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并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化的包围之中,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守护,其独立自主、本国特色可以说是无从谈起。而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是“西强东弱”,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和面对,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要长期共存共处在一个地球上,而两种社会形态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制度构架上的异质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交往、碰撞和斗争不仅在所难免,而且无法回避,甚至某些时期还可能激化,而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越来越把中国崛起视为对其模式的挑战,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再加上多年来矛盾的积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复杂和严峻,担负的责任、任务也更加繁重、紧迫,这一切都对意识形态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意识形态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面临众多挑战、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学者,不能总是追随着所谓社会热点去搞研究,而应该重点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就是这样的问题。
朱继东博士著作《邓平寿-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