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坚持从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问题改。最典型的就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怎样把“一公里”这个差距缩小,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们是基层干部,面对的就是人民群众。虽然各级都应该做,但最直接的应该是我们县乡两级,我们更有责任反思整改,我们要盯死这些小问题。乡镇干部和服务窗口应当怎么做?做成什么样?谁来监督?这些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必须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四是坚持从违反相关纪律规定的表现改。要坚持正风肃纪,守住底线,按照“查处一批问题”的有关要求,对低保发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习以为常的作风问题,要敢于向旧习惯“说不”,向潜规则“叫板”。很多作风问题,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不是问题,我们就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让群众细微之处看到变化。
五、要坚持真督真导,推动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我认为督导组大多数同志是尽职尽责的,但也有少数督导组把关还不严。从前一阶段上报情况看,很多乡镇党政班子、书记和乡镇长,在“四风”方面都没有梳理出实在的问题,督导组在把关上是否做到严了?所以,还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有的瞻前顾后、碍于情面,开展督导放不开手脚;有的方式方法不多,心中无底、手上无招,督导工作名存实亡。我们督导组一样要能够住下来,和他们同吃同住。我说几个问题,就拿乡镇来说,晚上下班,党委书记、乡镇长坐着车一阵风跑了,督导组看到乡镇领导跑了,也不住在乡镇,工作又怎么干?我们缺乏较真碰硬的勇气,督导组就要真抓实导,帮助督导单位真正把问题找准、找透,把压力传递到各部门责任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身上,让其思想上有压力,保障督导顺利进行。各督导组要深入基层,深入到你所督导的部门和单位,和干部群众交心谈心。有些部门和乡镇查找不出问题,我们来提来听,找一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听听他们对班子、对部门、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和要求。因此,希望各督导组在督导工作中要注意几点:
一要坚持动真碰硬督导。要严肃认真地进行督导,坚持讲原则不讲关系、讲规矩不讲面子、讲工作不讲感情,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敢于批评,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要敢于纠正。就像我刚才讲到,从“五一”放假前各单位上报的“问题清单”中,明显感觉到做得不够好。一些督导单位的“四风”问题清单,督导组评定为“查找问题全面、深入、准确”,我在活动办看到,好多“四风”方面的问题都是“无”。为此,希望各督导组、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对待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清醒的头脑开展好活动。昨天,中央和省上先后召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其中,省委秦光荣书记做了严肃的讲话,点了三家做得好的、点了三家做得差的,批评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不可能轻轻松松过关,糊里糊涂交账。
如果查找不出问题,就说明单位或个人作风不实。我们要真正把班子的问题找出来,我说的问题不是有多严重,关键是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不相信就没有问题,不管人多人少、不管职务高低、不管是县委还是部门或乡镇,或多或少总是有的。因此,作为督导组成员,就是一种责任。各督导组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认真履职尽责,把县委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下去,不能随意降低标准、降格以求。要通过认真督促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推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如果哪个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相关班子的责任,也要连带追究相应督导组的责任。作为督导组可以请县活动办多了解,如果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就要把这些没有问题的班子和个人作为“典型”树起来;如果有问题不敢找、不敢查、不敢写,那么就让有关部门来帮你查。
二要坚持从严从细督导。督导,一要督,二要导。督导组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才能够帮助指导。要真正沉得下去,和督导单位共同研究、帮助、指导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督”到关键处、“导”在点子上,要提高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那些重视程度不够、推进落实迟缓、整改实效不强、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单位实施跟踪督导;对承担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重点任务的牵头部门、单位进行重点督导,盯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督促抓好落实。对活动开展得好的单位,该肯定的予以肯定;对活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该提醒的当面提醒,该纠正的及时纠正;尤其对那些工作薄弱、情况复杂的单位,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