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将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很大空间,特别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很好契机。工业化程度高的区域,特别在互联网兴起的当下,仓储、物流、电商、金融、培训、研发、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既拉长了企业的“微笑曲线”,又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趁手的楔入点。工业集聚地,更是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孵化的天然洼地。工业人口的物质、精神消费势必拉动区域的内需。整个现代服务业,都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方向和主要路径。
一家企业转型升级不易,一个区域调整结构更难,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难。惟其如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更为重要。
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日益清晰和生动起来。一头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牵引,一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或许会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子愈来愈坚实。
科技创新驱动在企业转型升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科技创新驱动的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可以说寸步难行。企业转型升级过程,就是企业创新驱动过程。
科技创新驱动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重视科技创新驱动的程度,往往决定这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很难想象,对于科技创新驱动精力和财力投入不够,能够让经济结构调整呈现精彩局面。
科技创新驱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密不可分。正因如此,我们在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同时,把科技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核心战略。无论短期利益诱惑多大,无论经济下行压力多重,我们只有紧紧扭住科技创新驱动这一核心战略,坚定不移,保持定力,决不动摇,方能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宽广的路子。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把生态环境保护置为经济发展的前提,这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安排了一个倒逼机制。生态环境就是一把标尺、一道门槛、一个方向,凡是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一律禁止,决不姑息。不符合生态环境标准者,或停产关门,或转型升级,二选一,别无它途。这一倒逼机制的形成,必将大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早在十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科学论断,使我省早于全国认识到、实践着生态环境保护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推动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