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内涵。但作为核心价值,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国与家、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关系。不能认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是国家领导人和各级干部的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是社会的价值观,而只有个人的核心价值才是管个人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国家层面的核心观念,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我们每个中华民族成员的核心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应该是大学生学习和行为的价值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国儿女的共同期盼,它涉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利益。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树立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以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为己任。这样才能把知识改变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同样,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的主体是社会全体成员。大学生理所当然是社会成员,无论在校还是毕业后就业,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分子,都要以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为己任。报效国家和报效社会是一致的。就个人而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要求。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以修身,正心、诚意作为齐家、治国的起点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社会成员不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价值观,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公正,都是难以实现的。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水平,就是这个社会和国家的实际存在。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定要对学生讲清楚,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二十四个字是一个统一整体,不能分割,要从总体上把握并全面进行教育,要全面掌握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