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虽然国内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但目前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份额低,仅有不足10%的市场份额,整体外资和合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为92%。目前,发那科、安川、ABB和酷卡四家工业机器人厂商占据了全球机器人市场过半的市场容量。受制于技术、成本以及品牌等瓶颈,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同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洪光表示,在关键的元器件上,比如说做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的这个元器件,4伏电机、减速机等方面,国内做的这些产品,还达不到国外的这种水平,而且这个差距还很大。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90%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完全被国外巨头垄断。而本土企业生产规模小,导致采购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同行,因而产品成本太高,利润太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而导致研发投入难以为继。而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很早开始与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加上采购量每月可达上千套形成规模化优势,其采购价格远低于内资企业。
王洪光还提出,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和应用脱节。有很多好的技术,不能够直接引用到企业,或者说这个技术还离应用还有一步之遥,经常出现的是,这个技术一项工作完成了,比如说科技部支持一个计划,完成了之后,达到了指标,但是从这个技术真正转化成企业能用的产品,还是需要一段扶持,现在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个环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政府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面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专家呼吁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支持研究到应用的实践。
王洪光建议政府应该有意识的来引导这样一些企业来研究部门的这样一个结合,然后,再一些立项的课题中,要面向应用研究,进而来缩短从这个研究到应用的距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