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概念在世界政治中的优势不仅来自中国良好的政治实践,更重要的是这个概念本身真实地反映了国家政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人战略性务实主义的深刻洞见。同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民主”是世界上两个最流行的概念或话语。比较而言,“治理”概念更务实且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指标,而“民主”则更具意识形态性质,况且民主选举只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而以一个方面代替所有其他方面,最终则是无效治理、无效的民主、甚至是国家的失败。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到了本世纪,“治理”则越发成为国际社会更加主导性的话语。因此,用“国家治理”与西方鼓吹的自由民主对话,不但能使国际社会更容易理解中国,也更能彰显中国发展的优势所在。
在“改革60条”中,政治上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全面的协商民主制度,而民主在我党的历史上和中国现实政治上都是最重要的、因而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上绕不开的一个话语。为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民主”和“治理”相互嵌入、从而形成一个“可治理的民主”(英文为governable democracy,可以直接说成是“治理民主”,就像liberal democracy即“自由主义的民主”译成“自由民主”一样)?在理论上,这是一个可以和“自由民主”直接对话的一个量级上的上位概念,其他的民主概念如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行政民主等都是民主的下位概念。在实践上,“治理民主”无疑更优越于“自由民主”,因而是一个超越“自由民主”的概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