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中国人的独特综合需求观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成为了中国式人权观的基本来源,首先是生存权(经济社会权利),其次才是发展权(政治文化权利),进而在此基础上型构了中国式权利发展之路,即从权利出发,建构从经济权利到社会权利再到文化权利再到政治权利的独特路径。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中国人的“24字+16字”综合需求观中,去挖掘“中国式民主”的独特文化基因,去发现和建构“中国式民主”的哲学基础和话语叙事,从而为开创“中国式民主”的独特发展道路寻找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资源。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摘要:悠久文明、深重历史苦难、超大人口规模、正处于发展与变革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的独特标识。那么,由中国的独特标识而型塑的中国民众又是什么样的民众,其需求观又如何呢?
这种中国人的独特综合需求观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成为了中国式人权观的基本来源,首先是生存权(经济社会权利),其次才是发展权(政治文化权利),进而在此基础上型构了中国式权利发展之路,即从权利出发,建构从经济权利到社会权利再到文化权利再到政治权利的独特路径。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中国人的“24字+16字”综合需求观中,去挖掘“中国式民主”的独特文化基因,去发现和建构“中国式民主”的哲学基础和话语叙事,从而为开创“中国式民主”的独特发展道路寻找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资源。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