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3)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3)

三、历史发展是有规律性可循的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历史进程受内在规律性支配,按照历史的逻辑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唯物史观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那些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正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唯物史观就是发现、揭示和阐明人类历史规律性的历史认识论。

通俗地说,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认识,首先是唯物主义的。它认为,有史以来的人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形态的。历史现象虽然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却不是虚无缥缈的,人们虽然不能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里重复制造历史过程,但在掌握了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以后,是可以对以往的历史过程加以描述,并获得对往史的较为近真的影像的,因此历史是可以认识的,不是不可知的。历史现象是可以理出头绪的,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历史显示了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从茹毛饮血到今天享受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很自然地说明了这个过程。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五种社会发展形态,则是对这一过程的最一般的描绘:人类的经济生活是社会生存的基本方式,社会依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决定着人们依赖其中的社会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的基本面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社会运行的主要内容,物质生产的状况决定了精神生产的状况,劳动者是物质生产的主体,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终极力量。人们(包括劳动群众和社会精英)创造了一定的历史环境,一定的历史环境反过来又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面貌。这就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基本东西。它所概括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虽未穷尽真理,却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其未来走向。应该说,它只是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方向和未来走向,并没有给出各地区各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方向。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不一定都要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先后演进,像中国的历史,就没有经历过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然而,前述三篇文章的作者不承认历史是前进的,认为资本主义终结了历史,把现代资本主义当作“现实世界中的文明榜样”。这些学者断言:“马克思的历史图式与基督教历史图式十分相似。他虽然肯定了资本主义的成就,也认为资本主义是目前世界文明高峰,但他最终还是以一个设想中的未来社会阶段把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了。在他的历史观中,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是人的本性的堕落;资本主义社会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也是异化的,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组织与道德观念等等都将被彻底抛弃,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了。”

基督教神学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才有了人类。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劳动使猴子变成了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世界是由人民创造的。显然,基督教神学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所谓“马克思的历史图式”,应该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即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规律性发展的阐述。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历史图式”显然也与上帝造人、造世界的“历史图式”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阐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简单的否定论。也就是说,奴隶社会否定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否定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否定了封建社会;同时也是奴隶社会肯定了原始人类社会对于生物界的进步,封建社会肯定了奴隶社会对于原始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社会肯定了封建社会对于奴隶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证明,其过程虽然出现过许多波折,甚至是重大波折,但这一运动的潮头始终是向前的,没有力量可以阻挡历史规律的作用。今天,世界上已经存在多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崩溃了,但是70年的存在毕竟是一个历史事实。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并且取得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怎么能视而不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可以被说成是“一个设想中的未来社会阶段” 或者“仅仅是想象中的共产主义”呢?

毋庸讳言,有些学者特别是一些历史亲历者发表回忆性的文章,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历史,有利于总结历史教训。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否认历史规律的存在,把自己亲历的历史细节当作历史的真实,并试图用这些细节去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的主流,进而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真实的历史细节可能是历史发展环节中的一个点,并不等于历史的真实,也不能代表历史的本质,因而无法揭示历史的规律性。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必须结合历史条件进行具体分析。那种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从暴露、控诉、攻击的目的出发,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描绘成“错误的堆积”,显然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对社会发展有害的。

有的学者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尤其是政治的价值尺度对历史进行任意剪裁甚至重塑,背离了最起码的客观性标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他们标榜“价值中立”,强调史学应该与政治保持距离,谩骂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政治史学,攻击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御用文人”,实际上是否认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历史规律性的探索。自古以来哪里有离开政治的史学呢?历史虚无主义者自己就并不客观,也不中立。他们把中国近代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斗争污蔑为“暴乱”,对于敢于反抗的人民英雄、爱国志士一味地苛求,甚至用今天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离开阶级分析法,对待统治阶级的人物,采取“善待先人”的态度,对其行为给予“同情式理解”,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镇压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之举。爱憎如此分明,本身就彰显了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诉求。他们的政治诉求,就是在现代中国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

总体来看,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不在于总结历史教训,而在于通过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离间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消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心。当然,历史虚无主义者也并不是对所有历史都采取虚无的态度。相反,他们从自身的政治需求出发,随意否定扭曲他们想要否定的历史。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否定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一切进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否认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把历史统统颠倒过来。比如,他们重点否定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产物,否定人民革命的历史,把革命说成是“破坏”,主张告别“革命”。集中攻击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历史,把新中国说成一团漆黑,进而否认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抉择、人民的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特别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更是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依据。显然,直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是不允许的,人民是不答应的。所以,他们就从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着手,企图以此为突破口,进而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人民民主制度。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假借客观公正、还原历史真相之名,对民众具有一定迷惑性和欺骗性,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其颠倒是非判断标准,不仅在社会上造成思想混乱,而且削弱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苏联解体前民众的冷漠态度,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造成的恶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恰恰是要破坏这种自信,以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鉴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政治危害,我们既要重视对其进行学理批判,通过说理,让群众看清事实的真相;同时也要对极少数具有明显政治意图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特别是公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攻击对象的人,进行必要的党纪国法的惩处。对于那些公开制造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舆论,并给干部群众造成极大思想混乱的人,要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惩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敢于“亮剑”,不能做“开明绅士”。

(作者: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