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邓小平理论与中国道路(4)

天津:邓小平理论与中国道路(4)

摘要:邓小平同志所以能领导党和人民卓越地选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除了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人民的诉求以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等客观因素外,他本人所一贯坚持的正确的认识路线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如何全面拓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些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上述六大基本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雄辩证明,这些基本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三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的主体,“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展现了一系列独特而正确的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

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同志坚持群众路线、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首要本质出发,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非同寻常的重视。他非常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实践,根据人民群众的主体愿望和实践指向,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