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低碳建筑再造将促进合肥内需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安徽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合肥这几年大建设,在加紧滨湖新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没有
放松解决老城区百姓的生活问题。投了600多亿,92%投在老城区的道路、环境、绿化、污水处理。在农村也有部分房屋改造需求,如果能将这两部分房屋转变为低碳建筑,就可能创造巨大的低碳建筑需求。这些建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使用,除了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外,也为拉动合肥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寻找到关键突破口。
三、发展低碳建筑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发展低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但在合肥甚至在我国要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一些困难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了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着低碳建筑的发展。
对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发能力较为不足,低碳材料造价比较昂贵,致使低碳建筑很难得到较快推广。
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知度低,尤其在当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导致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建筑就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而难以广泛赢得市场。
2、缺乏完善的产业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拓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