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为民办事”到“助民干事”

北京:从“为民办事”到“助民干事”

摘要:政府在支持社区的形式和理念上,有必要实现从“为民办事”向“助民干事”的飞跃。虽只两字之别,效果却大不相同。“助民干事”更利于当前的社区营造,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有助于服务与需求对接。

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服务,但目前单一由行政推动包办诸事,免不了遭遇“剃头挑子一头热”、“唱独角戏”等尴尬局面。

从笔者工作实践来看,“让居民和社区真正动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半年来,我们在昌平城北街道某社区做了一次有趣的社会试验——在社区党组织支持下,由社区草根组织通过微信、微博、云图书馆等发动居民参与,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关爱孩子教育和健康的志愿者队伍,进而依托“雪绒花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截至7月份,已经组织大型活动23次,家长沙龙35次,阅读故事会累计超85次,接待儿童超2499人次,居民反响和社会影响都很好。

这一实践启发我们,政府在支持社区的形式和理念上,有必要实现从“为民办事”向“助民干事”的飞跃。虽只两字之别,效果却大不相同。“助民干事”更利于当前的社区营造,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有助于服务与需求对接。当下居民主人翁意识高涨,社区应该什么样、哪些事该干不该干多倾向于自主决定,政府根据需要适时予以帮扶,较之以往大包大揽更容易得到群众认可。其二有助于激发社区内生动力。让居民成为社区营造的主力,让居民需求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开发社区服务项目的最大动力,可以克服现有的政府政绩驱动、居民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挑剔批评不少等“外部化”弊病,使社区建设和服务得以良性循环。其三有助于动员居民资源。不少居民一直有凡事“等靠要”、政府投入“不拿白不拿”的心态,而让居民自发组织项目,动员自有资源投入,会使大家改变对项目的感觉,也更珍惜公有设施和服务。其四有助于提高社区认同。居民对社区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有赖于自主度和参与度,满足这种内心需求,更有助于在社区实现超越家庭和单位的区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从“为民办事”到“助民干事”,并非对立或替代关系,而是进一大步的发展。从实质上说,“助民干事”也是“为民办事”,可归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在“雪绒花绽放的社区”里,政府变得超脱,居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程度大为提高,社区服务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功能,社区建设得以更有效地做实做好。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