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从达西村经验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新疆:从达西村经验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摘要: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村级基层组织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达西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别是制定宗教事务管理12条办法,纳入“村规民约”,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意识牢牢根植在全体村民的心里,把信教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勤劳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在新疆南疆的尉犁县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村庄---“达西村”。“达西”,维吾尔语意思是“盐碱地”。1982年前,这个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地下讲经等非法宗教活动时有发生。现如今,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优质的棉田和香梨园,土坯房变成了一座座别墅和安居富民房,毛驴车变成了一辆辆小轿车,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连续23年保持无刑事案件、计划外生育、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发生,村民过着文明和谐幸福的小康生活。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殊荣。

2005年5月4日和2008年6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两次复信,勉励达西村“带头倡导文明新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巩固和振兴祖国西部边陲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2009年6月17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达西村考察时赞誉:“华西式”的达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今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并作重要讲话,在讲到如何做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时,深情地回忆起5年前在达西村考察的情景,再次提到达西村的可喜变化。

达西村能够取得发展稳定的优异成绩和倍受关注,最根本的是这个村有一个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础牢固的基层组织。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刚刚闭幕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工作机制。这为我们做好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广达西村的经验,全面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对于进一步提升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民族团结、推进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达西村班子带头人沙吾尔·芒力克,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整整干了35年。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始终认准一个理,就是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真心实意为民办事。在他的带领下,达西村历任班子成员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带着党员干,做给群众看,豁出去为群众办实事”。“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渠道,选配好政治坚强、群众信得过、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