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从达西村经验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

新疆:从达西村经验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

摘要: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村级基层组织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达西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别是制定宗教事务管理12条办法,纳入“村规民约”,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意识牢牢根植在全体村民的心里,把信教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勤劳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着力增强村级基层组织实力

达西村基层组织之所以在群众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通过惠民政策的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和抢抓发展项目,2013年该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95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206万元。“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集体经济壮大,受益者最终还是广大村民群众。从1991年以来,达西村先后出台18项惠民政策,22年累计兑现惠民政策资金2700多万元。现在,达西村村民每人每年至少可以领到2400元的“红包”。

新疆工作最突出的矛盾在基层,最坚实的力量也应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增强村级基层组织实力,就要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坚持给指导、给资源、给机制、给资金,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基层组织服务资源不足、保障不力、“无钱办事”的问题。同时,确保必要的经费保障,使基层组织有能力有资源为群众办事,有条件有办法推动发展,有手段有力量维护稳定。要坚持“好事让基层组织办,好人让基层干部当”,提高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以及谋划发展、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能力。

健全制度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达西村能够长期和谐稳定发展,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紧密结合县乡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本村实际,民主决策、建章立制,形成村规民约和发展计划、重点项目,书记带动班子,班子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并长期坚持。达西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新形势、新阶段,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系统、规范的制度机制,实现“有章理财”、“有章理事”、“有章议事”,强化村民自治,重点解决好村级组织职责不清、观念模糊、执行不严、约束不够、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以良好的形象和实际成效赢得民心。

 强化落实维稳责任

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村级基层组织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达西村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特别是制定宗教事务管理12条办法,纳入“村规民约”,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稳定意识牢牢根植在全体村民的心里,把信教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勤劳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当前,在新疆严峻复杂的反渗透、反暴力、反恐怖斗争中,要全面强化基层维稳责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动员、组织、发动群众的优势,团结依靠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全力打好这场人民战争,使“三股势力”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责任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各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