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承黄河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山西:传承黄河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摘要:黄河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从自然层面来说,黄河作为一条河,给予了我们生命之源;从文化层面说,黄河超越了一条河,熔铸了我们民族的魂魄、血脉、风骨、精神。黄河的黄色,是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正是在黄河的怀抱里,黄河文化发展、繁荣,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和主要渊源,并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黄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农业文化。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尤其为旱地粟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黄河流域人们的长期精耕细作,使得黄河文化成为一种成熟的、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与北方的草原游牧文化和南方渔猎采集文化相比较而言,农耕文化在文明发展程度上更表现出一种早熟性和先进性。可以说,农耕文化是黄河文化最基本的特征。

黄河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系统。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黄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主体文化,其本身就是综合各种文化而形成。如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文化就包括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中游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等等。其二,黄河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进行融合,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黄河像一条纽带,横贯东西,串连南北。横贯起来的是东西复杂的自然地貌,串连起来的是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正是有了黄河,黄河流域不同的民族得以联系;正是有了黄河,游牧文化与先进的农业文明得以融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黄河文化不断吸收来自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它们相互碰撞、相互吸收,不断融合,大大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内涵,并促使中华文明长期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黄河文化在所有地域文化中具有正统性地位。由于黄河流域拥有适中的位置、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在中国古代,这里曾被多个王朝选作立都之地,长期扮演着全国政治中心的角色。早在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从此直至北宋,大部分在黄河流域建都。由于中国古代早期的王朝多以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的统一又极大地扩展了黄河文明的影响,早期制度中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及其理论化的产物——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又随着政治上长期的不断强化,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正统思想。而以这种正统思想为核心的黄河文化长期在古代中华文化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所在。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