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且直行,京津冀一体化的研讨还需再充分(2)

痛且直行,京津冀一体化的研讨还需再充分(2)

——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范毅

摘要:目前的京津冀一体化,依旧是以北京为主导的疏解大城市病模式。而以此为基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身就是错误的。范毅认为,虽然有些人认为北京承载不了更多的人口,在于北京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那么到底北京还能不能承载更多的人,水资源是其中的一个约束条件。如果北京的水资源限制人口承载的话,京津冀地区将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因为面临的水资源约束是相同的。

当雾霾侵袭大半个中国,尤其让首都“十面埋伏”的境况之下,河北成了千夫所指。而协同发展,亦是迫不及待被反复提及。去年,河北制定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产能削减目标来对产业升级转型。

或许正是雾霾,以及类似于“雾霾”的这种客观环境,才使得京津冀三地必须态度端正去协同解决当下问题。

今年2 月2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的京津冀三地座谈会中,指出通过中央层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寻找一条转变区域发展方式的创新之路。终于,人们有理由相信,有了顶层设计的京津冀一体化,或许天会变蓝,水会变清。

迷雾中的京津冀一体化何去何从?

经范毅多年来的调查显示,长三角的发展得益于人才。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上海大批的技术人员和退休人员固定在周末到周边乡镇企业兼职。人才与技术的流动与传播,加之上海工业优势的辐射,使得周边地区迅速被带动。

而反观北京与天津,“尤其是北京,其实工业很少,而且也不足以辐射周边地区。”因行政等原因造成的非常规的集聚,使得京津冀三地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非常之大。据统计局2012 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约有35% 的居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天津约为21%,河北则仅为5%。此外,全国211重点大学中,26 所位于北京,而河北,仅有1 所,主要办学地点还在天津。

“北京和天津对河北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城市间经济往来的密切度远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历史__上,北京的工业基础就较为薄弱,目前服务业更是占北京GDP 的77% 以上。”因此,不考虑如何通过服务业的对外辐射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以此让资源要素充分流动起来,京津冀一体化几乎无解,范毅如此表示。

此外,市场也应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挥作用。

“要素价格应该与供需相关,需求量越大,价格应该越高,成本高了,自然就会引导一部分产业流向低成本地区。但是与此规律相反的是,北京的成本反而更低。”范毅举例,同样是第一档电价,北京居民用电电价为0.49 元/ 千瓦时,燕郊电价为0.505 元/ 千瓦时,保定则为0.52 元/ 千瓦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北京电价比上海、广州低0.12 元/ 千瓦时,比浙江低0.04 元/ 千瓦时。

然而,范毅对现行体制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看好。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