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且直行,京津冀一体化的研讨还需再充分(3)

痛且直行,京津冀一体化的研讨还需再充分(3)

——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处处长范毅

摘要:目前的京津冀一体化,依旧是以北京为主导的疏解大城市病模式。而以此为基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身就是错误的。范毅认为,虽然有些人认为北京承载不了更多的人口,在于北京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那么到底北京还能不能承载更多的人,水资源是其中的一个约束条件。如果北京的水资源限制人口承载的话,京津冀地区将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因为面临的水资源约束是相同的。

目前的京津冀一体化,依旧是以北京为主导的疏解大城市病模式。而以此为基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身就是错误的。范毅认为,虽然有些人认为北京承载不了更多的人口,在于北京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那么到底北京还能不能承载更多的人,水资源是其中的一个约束条件。如果北京的水资源限制人口承载的话,京津冀地区将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因为面临的水资源约束是相同的。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京津冀地处同一地理区,希望通过京津冀发展,在短期内消除环境污染的难度都很大,因为这个区域越发达,经济活动强度越大,对环境的压力也会越大。”所以,在京津冀一体化框架中,以疏解人口来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并非良策。

范毅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中,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是要靠市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第二,在城市建设中,政府该退出的就退出,降低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投资的门槛,扩大社会资本投资的领域。

“比如,在市政工程设施中,一些轻轨和道路完全可以让社会资本参与修建。”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多还是由政府运营,政府管理运营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地方政府不愿建设跨区域基础设施,这也是断头路、轨道交通不向外延伸的原因所在。

在今年6 月去日本考察期间,日本的城市发展模式给了范毅很多启示。他说:“我们发现在东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由社会资本运营,比如JR 线(Japanese Railway) 就是由民营的JR 东日本公司负责,另外还有1000 多公里的私营铁路。”

国内这方面的探索也在积极进行中,作为国内第一条引入外资的地铁线路,北京地铁4 号线日客运量已经突破了100 万人次。国家发展改革委5 月21 日公布了我国首批五大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投资示范项目清单,其中就包括了已经开工建设的北京地铁16 号线。

回到开篇,采访的一开始,范毅指出的三地竞争态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是三地如何能够实现“协同”,其中也包含三地内部直接的协同。范毅举例说,河北众多地市,为了能够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发展本地经济,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少有合作的迹象。为了谋求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纷纷通过土地政策和土地价格优惠等政策招商引资,其结果是产业同构,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和足以支撑创新的产业规模。各自都在吸引北京资源方面“先行一步、一展身手”,全然不顾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客观现状。如此理念,如何能实现“协同发展”?

或许,未来三地实现区域联动、共生共荣,还是依旧各自为政、竞争激烈尚难以判断。但是,京津冀地区的转型发展,亦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缩影,我们期待阵痛能够短一些。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