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1]12这是对全党大兴学习之风的动员令,对于提高全党学习水平、提升领导干部素养、确立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尤其是理论自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说,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是确立理论自信的根本途径。
一、理论自信的前提是理论自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2]12因此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16。这里所说的“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亦即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2]50。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是一种科学的、自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坚持科学真理,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政治方向。因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即坚定信仰是科学的、自觉的信仰。而以科学认识为基础的“理论自信”必以“理论自觉”为基础。这是因为:
其一,科学信仰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信仰,不是超自然、超人类的宗教信仰;是从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现实社会中揭示出来的进步人类的现实价值目标,不是超验的宿命;是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现实理想,不是虚幻、空洞,可望不可即的“乌托邦”。
其二,科学信仰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信仰,不是盲目地崇拜和追随。科学信仰的确立过程亦即科学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某种理论理解越深,对其威力、指导意义领会越深,对此种理论的信念也就越强。只有当人们将得到科学证明的真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指南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且取得成功时,才能对已被证实的科学真理产生坚定信念,科学真理也就内化为一种信仰。
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理论自觉需要理论自信的支撑;另一方面,理论自信又需要理论自觉打基础。
真正实现对一种理论的自觉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条中的一条:其一,熟知乃至通晓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能从根本上准确无误地把握这一理论的主要精神;其二,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这种理论,并能在运用过程中自觉地纠正不符合这种理论的错误倾向;其三,能根据实践的发展创造性地推进这种理论的发展。显然,要完全做到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困难的,非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不可。因此,培养理论自觉需要一个从不甚自觉到比较自觉到更自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理论的自信程度也在这个认识深化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博大精深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自觉的培育更是如此。
从当今中国的现实看,能否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则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当今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时代,国内外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多重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只有不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在人民大众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并转化为人民大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向纵深推进。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只有学懂、领会了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1]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