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儒学 重建乡村文明 (2)

弘扬传统儒学 重建乡村文明 (2)

摘要:山东的乡村儒学现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实践。近年来,国内外的一批儒学学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尼山圣源书院,深入乡村开设讲堂,用儒家思想滋润乡村,用传统美德教化一方群众,收到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使当地的风气有良好的转变,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文化现象。

 让乡村儒学遍地开花

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是乡村儒学试验的主要参与者。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是象牙塔里的存在物、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更不应是少数哲学家、历史学家的奢侈品,而该是民众的生活向导,是国人的生活智慧与存在艺术。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化归于民众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才能真正摆脱传统知识分子“为往圣继绝学”的凄苦与悲凉,当民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时,由“为往圣继绝学”转为“为往圣兴显学”,中华文化的整体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老百姓需要好的思想,不仅是需要,而是迫切需要。”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云超指出,现在农村思想阵地面临种种问题,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去占领这个阵地。他说,当前很多农村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迅速脱贫致富。但一个地方如果没有秩序,没有规矩,一片混乱,是不可能发财致富的。没有优秀传统伦理的指导,只会越穷越乱,越乱越穷,陷入恶性循环。

如今,为给乡村儒学提供更好的载体,山东有关部门已着手将尼山书院与乡村儒学讲堂同步推进。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了工作目标:到2015年,随着全省各级图书馆“尼山书院”和行政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基本完成,全省乡镇和村级“乡村儒学讲堂”将同时实现基本覆盖;到2020年,随着全省“尼山书院”联盟的建立和规范运转,“乡村儒学讲堂”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内容将进一步充实,队伍将进一步壮大,服务群众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看点1

  茌平县韩屯镇借力传统文化:

  一个让村民落泪的道德讲堂

2012年以来,韩屯镇以孝文化为切入点,开办道德大讲堂,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聊城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等机构,成立了韩屯镇道德学校,邀请文化学者为群众及党员干部授课,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马好洪是韩屯镇马壮村的村民,儿女双全,生活本应非常知足,可夫妻间经常发生矛盾,让他动了离婚的念头。2012年,韩屯镇道德大讲堂开讲,村委负责人让马好洪去听了一堂课,给了他很大触动。“老师的一句话我至今记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说遇到事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马好洪直言,听课后,他掉下了眼泪,感觉学到不少道理,后来便成了道德大讲堂的常客。现如今,马好洪在家中坚持“礼仪持家”,对待妻子、孩子的态度较从前有了很大转变。

“现在农民逐渐富裕,但邻里纠纷、养老问题依然存在。”韩屯镇党委书记闫杰在基层工作多年,他认为,做好新时期的农民工作,对农民进行教育,需要一个切入口。

马艳茹是韩屯镇马李村的一个女孩,几年前因迷恋网络游戏辍学。今年初,了解到这一情况,韩屯镇道德学校老师将马艳茹邀请到学校,参加道德大讲堂。经过一段时间,马艳茹自愿加入了学校的义工志愿者队伍,并希望成为一名为农村青少年讲授传统文化的讲师。

在韩屯镇道德学校校长刘庆涛看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第一次在道德大讲堂讲了3天,很多干部群众泪流满面,传统文化对他们影响很大。但是,道德教化不是3天就能出效果的,要坚持常态化,防止出现‘夹生饭’现象。”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