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3)

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3)

摘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及其软性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表现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同化力和感召力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精神武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力量和价值追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毛泽东讲过,共产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弘扬基本道德规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紧迫工作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紧密关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动力。

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化的传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大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列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固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国民教育体系显然是最基本的途径。因为理论只有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即大众相结合,并为大众所掌握,才会变成物质的力量。“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所谓理论精英创立的思想,只有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并为大众所接受,才能对社会进行有目标的治理,这就成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客观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导思想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国民教育的一个过程,通过国民教育使人们认同并且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学校应该利用课堂、校园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作为义务,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

三、加强革命精神教育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核心

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对增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少年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希望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远大理想的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在青少年中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而广大青年只有信念坚定,才能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自觉地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建功立业和无私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