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大力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所创立和形成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等,都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江泽民同志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我们党也历来重视精神的培育: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我们先后形成了以“五爱”、“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精神。改革时期,我们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就在于我们有这些伟大精神的支撑,就是因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都把精神文明建设、革命精神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不仅需要实践上的努力和理论上的探索,也需要责任感、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投入到了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高昂的斗志、不怕困难、敢于牺牲、一往无前、前赴后继,这是极其可贵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曾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图存、实现祖国独立和富强而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纽带。浓缩在中国共产党坎坷历史长河中的革命英雄主义、坚定信念、无畏牺牲,深刻改变了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在新阶段新任务,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不能淡化革命精神教育,相反,必须加强革命精神教育,这样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探索出革命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把各种革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和“软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