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 (3)

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 (3)

摘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流行的话语用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有那么点贴切。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自不必言,但面对现实,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仍有许多问题。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下一代人的精神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现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从而抵达理想的彼岸。——编者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对单薄。就儒学来说,在小学6年的全部教材中,只有几句儒家的格言和简单的几则故事。中学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有所增加,但存在两方面弊端:一是内容缺乏系统性,致使教师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当成一个个单一的教学知识点来对待,漠视其内涵价值。二是教材也暴露出一些“大而空”的缺陷,泛泛而谈的内容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选择那些能够体现现代意义的传统经典,并拓展教学资源,实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学校文化三者的结合,形成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全新框架。

教育方法上:单一并缺乏新意。笔者曾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观察,发现很多教师根本无法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只能依赖教材,采用简单的识记型教学。以某版本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为例,很多教师还是把重点放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作品的识记方面,出现了堆砌文化常识的现象,教学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较低层次。教学方法的单一,源于教师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素养不过关。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光靠上课前的简单备课或者突击学习根本无法领会其要旨,所以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知识沉淀和人文修养,仍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途径上:狭窄且呈现方式单一。当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还仅限于课堂教学部分,课外、校外的活动还没有真正进入课程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基本来自课本的文字,学生可体验、亲身实践的机会极少。其实,传统文化本身蕴含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学校一方面可通过各种教育载体,例如公益广告、专题网站,贴近生活的读本、挂图,学校的校训、文化宣传等形式,力争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舞蹈、绘画、茶道、武术、古诗词、剪纸、乐器等,在亲身实践和参与中,培植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门县龙门中学)

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

■马得清

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我们也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在于,我们缺乏有修养、有能力这样做的教师。

我至今记得,我高三时的语文老师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情景。老师先站在讲台上字斟句酌地解释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讲着讲着,就放下课本,走下讲台,介绍起课文中的人物来。渐渐地,我感受到课本中的人物活了起来,我甚至觉得,我眼前的这位老师很有孔夫子的风度,好像他带给了我孔夫子教学的那种课堂氛围感。老师之所以能把课文中的人物讲活,原来,他从小就读《论语》,他是在用早已内化在心里的思想和精神在感染我们,而不是仅仅解释文言字词和句子。

再后来,我成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遗憾的是,我没有能力像我当年的语文老师那样把一篇篇文言文讲得深入浅出,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我深深地知道,我所修习的传统文化仅是皮毛,其所承载的文化精髓实际上并未能内化进我的心灵世界,我缺少那样的文化气质。现实的中小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不也是在做文言文知识的搬运工吗?不正是把深具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特点的古典诗文当作应付考试的工具吗?从教参到教案,从教材全解到答案,从课文讲读到考试试题答案ABCD选项设计,到头来,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考试分数,长此以往,通过课堂所传递的传统文化味道究竟能所剩多少呢?

另外,现有的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传统文化经典篇章和句子。这些篇章和句子涉及《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也涉及《尚书》、《周礼》、《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乃至诸子百家的许多篇章,也涉及到《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等经典历史著作。但是,有几个语文教师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原著呢?有几个语文教师能将这些经典著作中的传统文化精髓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并内化为精神和文化气质去影响学生呢?如若不能,涉及这些经典篇章的诗文教学还会有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吗?用纸上得来的知识教学生,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还能够有效传承吗?

当然,传统文化教育不只是指经典篇章的教学,还应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就有“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内容涉及中国工艺品、年画、剪纸、书法、吉祥彩绘、风筝、远古器皿、古代服饰、景泰蓝、中国古诗赏析等。但是,实际上是否能达到这一编排的目的呢?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从教学实践中看,有多少教师深深了解和热爱这样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学生和引导学生感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呢?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