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德: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2)

马一德: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2)

摘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明确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治国理政原则,确立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的国家建设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发起了对法治理想的全面追求,法治成为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和凝聚改革合力的社会共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法治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明确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治国理政原则,确立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的国家建设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发起了对法治理想的全面追求,法治成为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和凝聚改革合力的社会共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法治作为一项人类历经千年所证明的治国理政之基本方式,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同的政治理想,它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成就”。英国通过法治开启了现代国家进程之路; 法国通过法治巩固了大革命成果;美国通过法治得以立国;德国通过法治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日本通过法治率先在亚洲走向现代化……某种程度上,这一政治理想在地域上不分南北,超越了东西,甚至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亦获得了广泛接受和认可。以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以法治作为核心价值,可以保持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一致性,为改革中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正确的价值依托,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选择。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了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权力腐败逐渐滋生、司法公信力下降、百姓“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亟待解决;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之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迫切,寻求法治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对平等发展机会的真诚向往;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对公正的社会环境的满心渴望; 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对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

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是汲取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之举,也是立足于中国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选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首先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在形式层面上,法治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对于规则的尊重和认同,树立全社会对法律的忠实信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将法律作为解决一切利益纠纷、社会矛盾的最终标准,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严格落实,任何人、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追究。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绝非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它更强调对实质法治的追求。实质法治要求树立全社会的权利意识,强调公权力来自于私权利的授予也必须服务于私权利,要以法治的方式推进改革攻坚,破除利益固化、阶层固化的藩篱,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基本准则,让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任由其个性伸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尽情展现活力与魅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